Day57
确定杰出人物,认识1万小时法则
今天阅读了《刻意练习》的第四章后半部分,这部分内容围绕“杰出人物和1万小时法则”阐述。
丝毫不存在任何的阿谀,在我心中,相信在网师人,郝老师无疑就是我们心中的杰出人物和优秀导师。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郝老师拥有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他带领大家始终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反对任何无效的社交。
2、郝老师的心理表征质量很高。
由于郝老师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书籍,有中学教学的经验,还有带领学生在海南实习的经历,还有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因此我认为他拥有优秀导师的能力。
3、郝老师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反馈,这是我们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的。
在授课过程中,郝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我们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并用他广博的知识旁征博引,让道理深入浅出。
认识1万小时法则
这一法则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它很容易被记住。比如,倘若那些小提琴家在20岁之前累计花了1.1万小时来训练,那么,训练的效果会更好。它满足了人类发现某种简
单的因果关系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1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
对1万小时法则的错误认识:
我们今天的很多人只是认为,如果确实练习了1万小时,那就真能达到这种效果。
1万小时定律对在哪里
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
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并不需要恰好1万小时的练习,但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综合理解
我可以将这个核心信息和其他信息结合起来看待:在绝大多数需要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只要以正确的方式训练,人们提高自身绩效和表现的能力将是巨大无比的。
如果你练习做某件事情几百个小时,几乎可以肯定,你能看到巨大的进步(想一想史蒂夫·法隆在经历了200个小时的练习之后的效果),但那还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你可以坚持、坚持、再坚持,使你自己变得卓越、卓越、更卓越。你的进步有多大,取决于你自己。
我们再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1万小时法则:你必须花1万小时或更长时间来练习,以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国际象棋大师或高尔夫球手,其原因是,你将与之比较或竞争的那些人已经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来练习。人们的绩效或表现的提高,并不存在极限,而更多的练习不一定会带来更大的进步。因此,如果你希望成为你所在的高度竞争行业或领域中的世界上最杰出人物,就得付出成千上万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只为了与那些在同类工作中同样勤学苦练的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