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
回到家国的日子(七十)

回到家国的日子(七十)

作者: 倚然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15:08 被阅读0次

      算起来在sunnybank英语班读书还不到两个学期,累积起来也不过100个学时多点,但初到异国他乡的同胞相认,同窗之情,虽过去八个年头,却依然历历在目。

        那时家同住Pakinson的长沙老丁夫妇、厦门的凤玲女士,我们时常相约前往学校,走一段路,再坐一段车 ,总有摆不玩的龙门阵。还记得老丁聊到他初到北欧大使馆报到经历,接到通知,手持机票,身无半文,外语不会,傻里吧唧就上了飞机。见空姐发送饮料,以为要付钱没敢吭声,到了饭点饥肠咕噜,也不好意思主动要餐。后来中转飞机时,听华人旅客说机上所吃所喝全都免费时,心中的懊悔呀简直不摆了……每次这般话题呀,总要让我们笑上好几天。过去对香港、台湾同胞的认知仅限于书本 ,班里两位台湾来的同学,一位年近七旬老吴,早年留学日报本早稻田大学,后来台湾的参议员;一位网名乌兹罗的同学 ,来自台湾桃园、曾任职警察。在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中,了解到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福利待遇的异同,也是长了不少见识。来自广州的吕大哥,是烈士遗孤,有越南华侨身份,回国后文革前大学生,曾在大庆油田工作过数十年。来自山东济南铁路局,曾任职行车调度的李峰,言语不多、踏实稳重,一接触就感觉舒服。还有来自山东济南李纯夫妇、老姜大哥、来自成都的汤弟兄、来自广州的黄大姐、来自大连的秀英大姐、来自上海的德华夫妇、xiaoping大姐、李桂珍夫妇、来自北京的贾大姐、来自青岛的赵大姐、来自辽宁沈阳的Helen女士、云飞夫妇、来自成都的黄大姐、来自广西南宁的翠娇夫妇、来自郑州的吕华女士、来自西安的曼华大姐、来自河北石家庄的王女士……虽然经历不同、来路各异,但共同之处是都为儿女而来,都会说顺溜的中国话,学英语都结结巴巴。为人处世都体贴周到,举手投足散发出来的知性良善,都能触动到内心里。

        我和老伴是八年前,澳洲春夏之交入的学,次年夏末秋初因外孙女儿即将出世,暂时终止学业。后来李峰同学组建了当期微信同学群,也组织过好几次同学聚会。虽现在见面次数越来越少,内心里对同学那份情感却一直很珍惜。




相关文章

  • 回到家国的日子(七十)

    算起来在sunnybank英语班读书还不到两个学期,累积起来也不过100个学时多点,但初到异国他乡的同胞相...

  • 回到家国的日子

    “双日更”《在共度时艰的日子里》已经写完五十篇,乘着刚出院的惬意轻松,准备转换新的内容。权且命名《回到家国...

  • 回到家国的日子(五十)

    昨日午后,收拾整理书房的老伴,递给我一沓书信,纸张泛黄、字迹褪色,显然尘封已久。好奇心起,逐页翻看,三十年...

  • 回到家国的日子(八十)

    昨日黄昏延续晚霞,豪华高耸的楼群间,镶满了纯粹的腥红色。夜里起了风,劲道很大 ,嗖嗖作响,从有缝的窗户钻进...

  • 回到家国的日子(七)

    成都公园号称近百个,主城区熟知的、有名气的,对我而言也都屈指可数。以前工作忙,去公园次数少,即便去也大多...

  • 回到家国的日子(九)

    现在家国的人,怎么看过的都是好日子,尽管城乡差别还有,个体差异也在,但吃的饱、穿的暖、有奔头,应该是大同...

  • 回到家国的日子(十六)

    现如今,家的概念远远突破室内的那点内涵外延,小区的空间、社区的环境、乃至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风貌,才是关于...

  • 回到家国的日子(十七)

    今日农历“芒种”时节,成都高温飙上33度,早晚体感还算宜人,正午前后有点燥热。看天气预报,今后几天又将出现...

  • 回到家国的日子(三十)

    回到主城区自家小院又五日。成都仲夏的气候特征,可用“闷热”二字概括,早晚温差不大,极端天气较少,呆在家里减...

  • 回到家国的日子(四十)

    那天与好友随聊新都桂湖,昨日午后电话铃响,轻声带有磁性的男低音:想不想去桂湖看看?本来不愿打破的午休习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到家国的日子(七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vf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