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久之前写给自己的一篇文章,取了《我的白日梦》的名字,拿出来晒晒自勉,也与大家共勉。

生活里的理想主义者,是错也不是错,你说呢?有理想偶尔受了点挫折会失望,而失望伤感的时候想到理想又会有了希望,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要奔三的年纪
前些日子,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前辈的写的“三十而立”深有感触。突然一个不经意的冷战,竟然有一丝惶恐,一些担忧,还有一丢丢无奈。
子曰:三十而立。
奔三的年龄,不应再是空想的年龄,应该脚踏实地的站在地上去理想,而不再是飘在空中瞎想。
可是我们还记得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吗?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特年轻,纵然青春茫茫,却感觉挥霍不到尽头。直到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再也摸不到了篮筐,皮肤不在嫩滑,有了鱼尾纹或抬头纹呢时候…才开始追悔莫及了。一个忘记梦想挥霍时间的人,早晚也会被时间所抛弃。一切在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这是生活留给时常忘记自己还有梦想的人们的一点点经验。
谁的青春没有遗憾,来不及追悔,但不一定就要丢了明天。三十岁的时候,是起码能七七八八看到人生拼图的样子的时候。或是再拼搏一把坚持梦想,或是与生活妥协选择平庸……不管如何选择,不应该再有遗憾,因为我们应该已经清楚自己已经过了迷茫的年纪。
生活是一场选择
或许因为现实,不得不选择一些东西,因为现实,不得不舍弃了一些东西。不过活着要吃饭,吃饭却不只是为了活着。
如果还有梦,不管现实有多心酸,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去努力。就算是被生活压的直不起腰,也应该做最后的挣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谁也不可能活着回去,既然有了最坏的打算,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如果选择与生活妥协,也并没什么。只是选定了就不该再去抱怨什么,我们生来平凡,也可以学着享受平平淡淡。平淡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偃鼠饮河 不过满腹
如果还有遗憾,那么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拼盘,哪些还能实现,不会再是白日梦呢?
曾经有一个看似很有哲理的老故事:
一富人海边散步,见一渔夫在晒太阳,问:“你为什么不打鱼呢?” “打鱼干什么?” 渔夫问 “买大船呀。” “买大船干什么?” “打很多鱼,你就是富人了” “成了富人又怎样?” “你就不用天天打渔了,幸福地晒太阳了” 渔夫说“我不正在晒太阳!”
乍一看,渔夫的逻辑好像聪明的毫无破绽,但细想想来却是愚蠢之极的。难道渔夫的生活只有晒太阳吗,是不是晒完太阳还要愁米下锅,妻子是不是为了块八毛儿的菜钱又与人争吵…看来晒太阳显然并不能得永生。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与过后的平静,前者是危机四伏、惊慌失措的,而后者却是一种真正的安逸。老子说“无为”,我觉得肯定应该是先“有为”——无所不为,然后才会修得“无为”的境界吧。
如果试图改变,那么我们敢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行动,即使失败也未尝不是一种经历。更何况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成功呢。
关于梦想或理想
乏味的生活是不是已经让你很久都已经没有理想,没有梦想了。曾经的自己优秀的一面,印象已经模糊了吗?那么需要回味一下,哪怕临时拼凑一下,思路也好,方向也罢,试着寻找下曾经自己激情澎湃的一面。
按照书面上的说法,人的理想应该有四个部分,包括社会政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
其实习惯平凡的我们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大的理想,不要去拯救世界,不要搞发明创造高科技,一般比较懒得我们更懒得做坏事,但大部分人也不想天天苦逼的上班下班终老吧,那看来有一点生活理想还是必要的。
那么该从哪里找寻真正的自我呢?
1,渴望的力量很强大
想一想最近还有什么是自己十分想要的?要涨工资,写小说,换大房子或想陪父母去旅行…是不是好多次都是在坚持了只几天就放弃了呢?其实终是因为这种想要的程度还不够,只是想要,而不是十分想甚至死了都想的程度,无法说服自己真正付出行动。当有一件事,有了一种“死了都想要”的渴望时,付出行动就真的离实现变近了。想并付出行动,不要在自己的生活里写满可恶的遗憾。
2,会发光的爱好和兴趣
有人爱画画,有人爱写作,有人爱唱歌…甚至有人爱看电影,爱逛街,爱吃。很好!发现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将会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闪光点不再乏味。有人写着写着成了签约作者,逛街逛成时尚达人…连爱吃的人都可能成为美食分享达人,有人甚至靠兴趣实现了财务自由不再需要天天上班。兴趣可以让生活变得精彩,而所做的事往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坚持去做慢慢就有了发光的希望。
结尾的话
不管最终我们给自己的生活选择什么,打算去做什么,其实只要专心就好,不要担心太多,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候越是胡思乱想,越是会烦恼,越烦恼就越精神不济,慢慢来才比较快。大神是大神,大白菜是大白菜,而自己永远是自己。
希望每天都看到一个精彩的你,一起加油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