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跟同事吃饭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仰天长叹,为什么人需要吃饭?这不是她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她觉得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费时间费精力,目的只是饱腹维持生命。她幻想着,有一天有人发明一种药丸之类的东西,吃一颗就可以有饱腹感和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当时我的反应就是,“你怎么会这样想啊?吃东西是一件可以享受的事情。” 不知道那个小姑娘现在怎样了,还会不会觉得吃饭是个累活。而我现在隐隐约约明白了她的感受。这些年饭量越来越小,吃到好吃的东西的愉悦,舌尖上的快感,腹中的满足感,越来越难有。
有些味道不可复制
我的妈妈蛮会煲汤的,家常的生鱼,乌鸡,猪骨汤等等做得真不差。但是要我选最好喝的汤,脑海中想起的还是很多年前那碗西洋菜汤。
初中的一个周六,补完课之后,我就在校门口等着爸爸来接我回家。当时家里经济一般,还没有小车。爸爸开着摩托车载我,我缩在爸爸背后,冬天的风仍然刮得我脸颊疼。爸爸没有带我回家,而是去了一家餐厅。他和老板要跟几个穿正装的男人谈生意。爸爸一般中午会回家吃饭,偶尔去谈生意在外面吃。有时候我会自己回家,走路,或者骑车。但爸爸总说,“你下课了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 或许是那天太冷了,我让爸爸来接了。
到了餐厅,人都齐了,就差爸爸和我。爸爸寒暄了几句,说不好意思,去接女儿了。老板吩咐服务员上菜,第一道菜是汤。在这边很常见,吃饭之前通常都会先把汤端上来。一碗翠绿的西洋菜汤放在了我的面前。味道很好,我喝了几口,感觉手脚都暖和起来了。整个用餐过程,我就默默在一旁吃,爸爸他们说的东西我也不懂,而且他们也不需要注意我。
那个味道我形容不出来,可能也忘记了。后来再也没有吃过比那碗西洋菜汤更好的汤了。
当甜食不再治愈
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甜的,糖果,巧克力,还有后来的珍珠奶茶。那时候就是贪一口甜的,牙齿吃坏了也不管。长大后,每次心情不好,就想吃甜的。跑到学校门口,买一杯几块钱的奶茶,或者含一颗棒棒糖,好像有点甜的入口,就能冲散掉心口的酸。也许是因为记忆中每次吃甜的,都是美好的开心的时刻,当我再吃甜的,是不是就能找回当初那份心情?一开始是有点效果的,但是逐渐我的身体好像对甜的免疫了。没过多久,我基本上就戒掉甜的零食了。
若干年后的一天,当我又特别失落,甚至有点无措的时候,我跑到便利店买了一盒巧克力。戒了几年的糖,或许现在糖又能让我心情好起来?并没有。巧克力实在是太甜了,甜到有点难下咽的程度。
有些美味只是短暂停留
你最喜欢吃什么?可能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喜欢吃的东西不一样。我吃肉不多,甚至到了太少的地步。前两年打算去献血,护士抽血验完后告诉我,血浓度太低,达不到献血的标准,还让我回去多吃肉。这还有点难,因为本来食量就小了,肉就吃得更少了。要说还有比较想吃的肉,可能就是鸡腿和鸡翅了吧。
四年前去国外出差,在陌生的国度呆了两个月。虽说是东南亚国家,饮食习惯跟我们的差别还挺大。公寓楼下旁边有一个小摊,买烤鸡的。每天上下班路过,我都会看几眼那在架子上翻转的金灿灿的烤鸡。有一天,我下了决心去试一试。一个烤鸡腿并不贵,我捧着袋子,兴冲冲回到公寓。入口就惊喜,外皮酥脆,里面的肉鲜嫩,夹着甜甜的汁。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烤鸡腿。但是说来奇怪,后来我又吃了几次,同一家店,同一个小哥,一样斩块,味道却一次不如一次。是小哥烤的时间不同了?换了配方?还是说有了期待后就难有惊喜了?
煮碗面给你吃
毕业后,一个人在另外的城市工作,一年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妈妈总会煲汤,做她的拿手菜。有一次是下午三四点到家的,还没到晚饭点。妈妈问,饿不饿,煮碗面给你吃好不好。坐了几个小时车,有点累,但是并不饿。拒绝的话到嘴边,我就打住,回答了一声,“好!”
过了十来分钟,妈妈就把面做好了。我看着热气腾腾的鸡蛋面,还是跟以前的一样,味道却别我想象中好。我问妈妈,面是怎么做的,怎么能这么好吃。“就很简单,煎一下鸡蛋,放面,然后放青菜,最后加一点点盐和生抽。” 听起来确实是很简单,跟我记忆中妈妈做的面是一样的。也许是有段日子没有吃了,再次吃到,那个味道又唤醒了我的味蕾。
妈妈在幼儿园当厨师长,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跟我吐槽学校买的菜这不行那不行,还总是诧异,怎么我简简单单做的汤,做的菜,老师和学生都说好吃。在当厨师以前,妈妈只是打下手的,她见过上一任厨师怎么做饭的,没有人喜欢那位做的饭菜,妈妈也不喜欢。轮到她做厨师了,虽然材料还是那些,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可口了许多。
我跟妈妈说,因为她用“心”了。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难,唯用心二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