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作者: 萬久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4:46 被阅读0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么?

我们所见的,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质,

人们所见的,一定不是事物的本质。

你以为抽身事外,就可得见“真面目”了么?

假设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天气,你在飞机上俯瞰,并且盘旋一周。你的所见也只能是庐山的全貌。在上帝的角度上,你会发现庐山的美便荡然无存。只是普通的山岭的“地形图”罢了,那当然不是庐山真面目。

你回到图书馆、资料室,把所有关于庐山的文献、图片都找出来阅读。然后在各个不同角度观赏庐山。你认为,这样可算识得真面目了吧?

非也,非也。因为庐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下,依然会展现出不同的韵味。比如西湖,便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夜湖之说。

即便你穷极一生,遍游庐山。无论风晴雨雪,历尽日出黄昏。你之所见,仍然只是你眼中的庐山。你之所感,仍然只是你心中的庐山。若非事先读过,面对庐山,你无论如何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所以,你所见的庐山,与当年太白先生所见是断然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观赏者的境遇、荣辱、学识、情怀、心态、阅历,更有甚者,天资不同之人所见庐山也会大相径庭。

欲识真面目,难于上青天。我们常人能认清自己之位置,体会自己的感知,便已难能可贵。我们所说的世界,都只是“形”作用于人心的“像”,而绝非“形”本身

所以,切忌不要沉迷于“将心比心”,不要用自己的感受推踱他人。否则必定徒增烦恼。

相关文章

  • 题西林壁

    2018年10月27日 晚上临睡前,关上灯躺在被窝里,大乖忽然问我,远近高低那首诗是什么诗来着,我想了想说是苏轼的...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也没有一首比这更伟大的诗章了!...

  • 题西林壁

    万事万物,别出己身。

  • 题西林壁

    Mountain or peak? Various view with direction different N...

  •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解」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

  • 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

  • 题西林壁

    阿格格儿: 那天你说,什么是老板?你说老板就是你时时刻刻想锤他而又不能的那个人物。这话说得真有意思呀。 其...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观赏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西林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j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