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与定力

作者: 子曰无忧 | 来源:发表于2016-05-13 07:50 被阅读0次
正念与定力

前不久刚看了部日剧,叫做《半泽直树》。这部剧完全颠覆了我对日剧就是拖沓、乏味的代名词的刻板印象。剧中主角半泽直树对邪恶上级的对抗与反击,随着情节的展开,一环扣一环地让人亢奋和沸腾。有一次,他解救下一个意欲寻死的破产老板,并告诉起被人陷害的真相后,老板心灰意冷地叹道:“是我太蠢了吗?”直树的回答令人动容:“不!是行骗的人太可恶!”

   是啊,不是我们太傻,是恶人太狡猾。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们应该互爱互助。这是理想的观点。而现实中常发生的则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很多方面人们都在相互强加,以邻为壑,否则就活不下去。这就是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天真的人拿应然去打量这个社会,就会发现大多数人们都与应然的样子不同,发现自己是那么地“不合时宜”。

   于是,一切打破重来:既然社会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也不妨这样,乃至更甚,才能生存下去呀!天真的人转而变成了偏激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奉者。可是,人类文明之所以为文明,就是因为它在冰冷现实的促狭下一直坚守着一颗人性温情的火种。直树坚定的回答让我看到了这份温情。

   佛家修行讲究“八正道”,曰正见,曰正思维,曰正话,曰正业,曰正命,曰正精进,曰正念,曰正定。其中,“正念”要求不入邪道,“正定(力)”要求肯定自我,是最高层次的修行。在充满诱惑和恶意的现实中,保护好自己的温情是有志者的首要修行,也是最难的修行。当怀疑自己的时候,想想直树的回答,你就会变得坚定起来。

   当然,佛家并不讲明哲保身,而讲普度众生。它还有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叫做“菩萨”。“菩萨”是梵文“菩提萨摩”的简称。“菩提”指智慧,“萨摩”指慈悲。智慧求诸己,慈悲度于人。事实上,这两者也是一体两面的:求己即度人。

   康熙年间,举子王致和进京赶考落地,受盘缠所困,滞留京城。他记起同乡好友何升进在京城做生意,想去投奔他,结果被何冷眼相待、闭门不纳。后来几经挫折的王致和因创出“臭豆腐”而名利双收,而何升进因好赌而妻离家破,不得已上门祈求王致和的接济。王致和感慨万千:“你我当年本是好友,但只因你发达在先,眼里就没我这个落魄之人。今天,若我帮了你,岂不是教天下人都像你当年那样无情无义……”王话音未落,何升进就羞愧地夺门而出。

   这是正念的胜利。博弈论从宏观的社会合作角度论证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它认为对背叛行为的合理报复是最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为模式,长此以往,也最容易营造合理地社会制度。孔子曰:“以直报怨”,其意也在此吧。

相关文章

  • 正念与定力

    前不久刚看了部日剧,叫做《半泽直树》。这部剧完全颠覆了我对日剧就是拖沓、乏味的代名词的刻板印象。剧中主角半泽直树对...

  • 《有觉知的呼吸》

    因此,正念既是方法,同时也是目的,既是因,也是果。当我们为了修持定力而修习正念时,正念就是因。但是,正念本身...

  • 定力修炼——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何为定力? 定力是指信念坚固、心地清净、克制物欲、适应环境的意志和开启智慧、觉悟真理的心源。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

  • 有觉知的呼吸

    《正念的奇迹》一书有写:有觉知的呼吸。 正念是方法,也是目的。既是因,也是果。当我们为了修持定力而练习正念时,正念...

  •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自然状态下的定力表现 何为定力?在生活中,我有发现到有定力的人会正念坚固,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也会心地清净,如如不...

  • 生活是一面镜子

    定力需要到现实中去检验,理明白了,自己还不能用上,那就麻烦了,定力是非常重要的。早起要出门的时候,就丢了自己的正念...

  • 在外界的混乱中保持自己的定力

    你若没有强大的定力 便难以保持诚实与独立,静下来保持定力~ 有定力和没定力的区别 影响我们的是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事...

  • 信念与定力

    今年寒假开始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半生为人》列入了假期读书计划——早就该读了! 对80年代的回忆,早已不是新...

  • 定力与专注

    谈到这个标题,让我想到小学的一篇课文《小猫钓鱼》,讲的是猫妈妈带着小猫去钓鱼,小猫一会捉蝴蝶一会捉蜻蜓,最后什...

  • 定力与担当

    拳头只会尊敬拳头, 狠人只会尊重狠人。 别人有的你有; 别人没有的你也有。 定力与担当所有人都缺。 男性女性都是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念与定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wp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