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条新闻刷屏,讲的是五一小长假,出行人数众多,挤爆了火车,更有人买短坐长,导致列车严重超员,最终铁路部门安全起见,(其实是真上不去人了)部分买了车票的旅客无法乘车,打乱了假期安排。越站乘车的人被新闻和留言的网友口诛笔伐,看得我相当呵呵。
这种稿子怕不是有关方面为了甩锅而故意为之的吧?难道我大国企的公关也发达到了这种程度?细思极恐,我还是宁愿相信,写字的人不坐车,或者说,不会坐车,更加没有坐过事件中那种K字头以及连个字头也没有的四位数超级慢车。所以我都在文章后面留了言让他们调查清楚再讲话,可惜,无人理会更没有上墙,丧气。
都9012年了,坐个火车还tm一票难求!
上周才从黄山一路站回广州,虽是高铁,但体验并没有好一点。想在地上铺张报纸坐定,还因为各种原因被驱赶,这么多年了,服务态度反倒退步,唤起了我多年前乘车的美好回忆。
考学到武汉,是因为从乌市出发的火车,最远只开到武汉。再往南,就没有直达的火车了。所以每次寒暑假购买回家的车票,我就体现出了优势,湖南江西的同学,都纷纷过来换乘,甚至寄证件过来我帮他们买。因为从小听多了买票的故事,也曾经为一张车票亲自在售票大厅里排个通宵,所以于买票我还是有相当的经验。通常自己都搞的定,毕竟四十八小时的车,买不到票或者买到站票,都会“死人”的。唯有一年寒假,我不知信了什么邪,将学生证放给另一位在武汉的同学,他讲他可以找关系早买到票。但直到到了出票日期,还是杳无音讯,最后丢给我一张站票,说今年票太紧张了,要不是有人站票都没有的bulabula,我信了他的邪!
四十八小时,站票,我默默地思考自己该如何渡过。
那年不知怎么回事,人是真多,从武汉发车起人就挤满了整个车厢,密不透风,不夸张的说,两只脚都站在地上的位置都没有,我只是站累了想抬起一只脚歇歇,却发现怎么都不能再把它放回原处了。只好就此进入单脚循环模式。什么?你说那还有小推车和香烟瓜子矿泉水么?不存在的,必须有,而且生意特别好!
后来同学凭借自己会来事儿的特长,成功和三座椅那边的一些学生混熟,于是三个座就可以坐四个人了嘛,我还是很感谢他,虽然座位并没有分我,但起码我的膝盖可以往座椅上稍稍靠靠,以解站立之苦。
十个小时到郑州,然后洛阳,然后西安。到了西安是大站,停的久,我实在憋不住了,就下车透透气,去站台上走一走。
并没有很多人下,但站台上却站满了等待回家的学生。他们讲根本没有票了,未来几天都没有,他们也只能进来先试试先上车,后买票。可没上几个人,就上不动了。除了人,还有行李,哪里进的去,装的下?
队伍就挤在每节列车的口上,迟迟没有动静。这时只听一声汽笛长鸣,车要开了!列车员大喊一声“上不去的不要上了,准备关门了!”可我还站在队伍外围,急冲冲挤过去,眼看就要关门,赶忙用急到快哭的声音喊
“叔叔我是从武汉上车的啊!我是从武汉上车的啊!”
列车员终于看到了我,(主要还是口音打动了他吧,因为那趟车的列车员都是新疆人),只见他单臂拉住门边的铁杆,另一只手一把把我框进了上车的范围,于是他臂展之内的同学最终都上了车,而那个高大帅气的姿势光辉正面的形象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然后,用了两个小时,我终于从车门处挪到了同学所在的车尾,当他们再次看到我时,纷纷表示以为我没有上来,都在考虑怎么分我的行李了呢!好吧,真是亲生的同学啊!
还好,最终我并没有站到四十八小时,因为列车经过河西走廊时,陆陆续续地下车了很多甘肃的学生,在他们下车后我们一群老乡纷纷表示,怪不得这么难买票,原来都是他们在抢票。嘿嘿,等到过年返校,到时候站的就是他们咯!为啥?因为咱鸟市始发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