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作者: 党聪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23:05 被阅读0次

涌现优于权威,

指南针优于地图,

违抗优于服从

实践优于理论

这是前不久出版的畅销书《炸裂》里面的理论,其全书核心思想大致可以理解为,保持开放心,拥抱不确定。

科技的快速落地让未来如此不确定,过去的经验总结似乎根本没有用。 封闭的我们明知经验无用,却又不得不学习经验,否则我们连第一步也踏不出。因而我们对于要学习的,要吸收的东西要非常谨慎:吃东西要挑干净的吃,否则会污染身体、学知识要挑正确的学,否则会污染大脑,而我们的难题也就在这其中了:如何找到最真实的信息,如何找到最可信的理论。

这个地球上值得信赖的权威真的很少,大部分人要么是知识的搬运工,要么是权威的鼓吹者,就像那位替爱因斯坦作报告的司机。不过,值得一信的人并不是没有, 吴军就是其中一个。

幼年的吴军和父母在四川过着贫苦的生活,成年后到清华大学读书,后来去美国深造,完成学业后和世界一流学者一起工作,在学术上的最高成是主导研发了谷歌的中日韩搜索算法。离开美国后,他在腾讯任副总裁。现在他是一名投资人。在做出学术成就的同时笔耕不辍,出版了大学之路,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等畅销书。现在他是一名投资家,不过仍然频繁地出入学术圈,是多个大学的客座教授。其成就跨越之大,经历之丰富,放眼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他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理论自然是另人信服的。

所以从智能时代一书认识到吴军后, 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订阅了他在得到app的专栏“硅谷来信” —— 吴军在各个领域的见闻和思考, 让我打开眼界,比如:

        1 共享经济的本质不是让人省钱,而是让人多花钱。所以共享充电宝发展很慢,因为我们并不会因为有了共享充电宝就更爱使用手机了,或者是更爱给手机充电了,其次,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增加便捷,而不是节省资源,所以美国的共享割草机不靠谱,因为人们为了使用一台割草机,得开车走很远的路,这就类似中国的共享洗脚盆也不靠谱,就因为太麻烦。而且用洗脚盆洗脚不是刚需,人们不会因为有了它就多洗脚。反之,优步和滴滴,让原来很多没有开出租车资格的人,愿意去开甚至买车去开出租车。而且让原来有车或者没车的人愿意更多的打车出行,这就让市场能够做大。所以,共享经济的本质能让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2 2% vs 98%, 未来是2%的人用机器统治98%的人,这2%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引用了前些年占领华尔街的人自称是98%的人这个典故中产生的概念。在智能时代一书中吴军就引用了这个概念。它并非是在强调不平等,而是在强调,面对新技术的时候,当下人的心态差异,其中相信的人只占一小部分,真正把它应用到自己的产业当中的人是更小的部分。

在‘’硅谷来信‘’第一季结束之后,吴军把这一年的文章,提炼总结成为一本书:《见识》 。 颇有些赤裸裸的宣传的味道。论见识,全世界能有几个人能和吴军相比呢?迄今为止,恰恰是因为见识不够,我对他这本书当中的很多关于商业的理解少有共鸣。

不过,就像开头所说的,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的年代里,过去的经验的价值越来越少,缺乏见识的群体的悲催下场会越来越快地显现。所以我们需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比如可以从关注相关的新闻和技术进展开始,购买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开始,主动把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产业中开始。

相关文章

  •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涌现优于权威,指南针优于地图,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 这是前不久出版的畅销书《炸裂》里面的理论,其全书核心思想大...

  • 一本关于幸福的书

    因为订阅了吴军的硅谷来信,所以会想当然的以为《见识》这本书的内容与《硅谷来信》没有差别,所以当新书售卖的时候也就没...

  • 给吴军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吴军老师: 您好,经历过您的《硅谷来信》后,现在沉浸于您的《谷歌方法论》中。在《硅谷来信》中您带领我们见识了...

  • 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读《见识》

    推荐指数:★★★★ 读完吴军博士的《态度》,意犹未尽,接着读了《见识》。 这本书是根据从得到《硅谷来信》专栏一年的...

  • 提升见识,从《见识》开始

    从得到的“硅谷来信”专栏介绍知道吴军博士其人,他的《文明之光》《浪潮之巅》都是干货满满的书籍。因此《见识》出版,就...

  • 人生不能舍本逐末 ——读《见识》之感悟1

    《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是吴军老师以《硅谷来信》为基础,再进行补充材料、展开论述、重新创作而成。从吴军老师...

  • 创业不等于从0到1

    《见识》吴军 第二章创业不等于从0到1 0.8硅谷的n+1创新法 用硅谷的列子说明了创业不是从0到1的,而是从0到...

  • 读《态度》第三章有感

    从硅谷来信,再到《态度》与《见识》,吴军老师都是用那简而清晰的逻辑表达出来,总结成唯美的文字,特别是《态度》这本书...

  • 1/100 你与梦想之间,有一份《见识》的距离

    《见识》是吴军老师在得到《硅谷来信》专栏的基础上,扩展成书。他认为个人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将与此相关的...

  • 《见识》读书笔记1

    《见识》这本书是吴军先生写的,我在得到听过吴老师的专栏,被他的硅谷来信多次触动。《见识》的副标题是:你能走多远,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mv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