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安石变法

作者: 北极星的天空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6:31 被阅读6次
浅谈王安石变法

读林语堂的苏轼传的时候,读到了王安石,因为喜欢苏轼,所以讨厌王安石;因为认知片面,所以固执地不去深究;但是,王安石确实可恶吗?

从苏轼对他的评价和林语堂对他的解读中,我看到的王安石是一个一心为公,生活简朴,生性固执,毫无私利之心的人。

书中谈到了王安石的青苗贷款法的强行实施,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最终短短十几年的变法随着宋神宗的驾崩而人亡政息。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反对的情况下,王安石要固执地实行这一变法呢?

青苗法到底是怎么的法令呢?

王安石凭什么说服宋神宗听自己的一意孤行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阅读了青苗法,终于知道青苗法为何物。

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钱,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从这里,我首先解读出来,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为了利民。无论试点工作的效果如何,都应该给他记上一功。

农民手里有钱了,就可以用这些钱去买耕种的用具和来年的秧苗,这样,丰收之后,就能把钱还给官府,通过劳动,既给家庭带来了收入,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农民安居乐业之后,流民就减少了,社会秩序就维护了,宋朝就不会因为流民问题而遭受灭亡。真所谓一举两得。

听起来,确实行得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促使农民能按期还款,民户向官府粮仓借贷时,以十户为保,十户中必须有三户为上等户,这三户上等户需要用她们私人的财产进行抵押。官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农民还不了贷款。而事实上,几乎大部分农民都无法还贷款,而无形之中把贷款压力转嫁到了那些上等户身上,上等户其实一开始就是受害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需要跟官府借贷,更不愿意大公无私到为那些贫困户买单,但是迫于官府的压力,而又不得不这么做,这样的政策,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且,农民的还贷能力根本就是出乎官府的意料,到最后,没钱还就只能用各种极端的手段,比如卖儿卖女,比如抢杀掠夺,社会更加不安定,流民有增无减。

现在再来回过头说说为什么王安石要强行实行青苗法?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方法他在以前小地方做官的时候用过,而且成效非常好,所以,他固执地认为合适整个北宋王朝,这才用他善言的优势说服了宋神宗。但是他没有三思而行,没有考虑大范围和小范围变法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突发状况,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风险评估”,所以失败在所难免。

读完王安石,我对他已没有任何讨厌之情,因为保卫自己的领土,扩张领土的势力范围是但凡有些野心的爱国人士都愿意前赴后继的,至少这次变法,他没有任何私心,或者说,他的私心在整个国家利益面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关文章

  • 浅谈王安石变法

    读林语堂的苏轼传的时候,读到了王安石,因为喜欢苏轼,所以讨厌王安石;因为认知片面,所以固执地不去深究;但是,王安石...

  •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争什么?

    提起王安石,我们能想到的除了唐宋八大家就是王安石变法,但是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给到了不同的评价,那王安石的变法到底...

  • 王安石变法

    北宋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但国土面积却很小,无法和汉唐时期比。在北宋的周围盘居着好些政权,北边有契丹(辽),西边有西...

  • 王安石变法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到达京师。从那年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实验里,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宋朝由于阶级矛盾严重,严重剥削百姓,积贫积弱的局面仍然继续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想把宋朝带向富国强兵,可宋仁宗、宋英宗都没有用他。 宋神宗没继位之前,因为他是一位好学的君主...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

  •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

  •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王安石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ms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