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药山惟俨
在中国禅宗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真正把六祖慧能大师的南宗顿教传承下来的,只有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人。而真正把青原系和南岳系发扬光大并席卷全国,并能成为整个禅宗江湖龙头老大的,是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在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后,能继承他们的禅法并能力压群雄成为禅宗江湖新的龙头老大者,当是药山惟俨和百丈怀海。在药山惟俨和百丈怀海后,因为禅宗江湖门派众多,绝顶高手层出不穷,所以,江湖中就很难再出现能够力压群雄一统江湖的人物了。(后期禅史上也只有云门文偃和圆悟克勤两人能力压群雄一统江湖而已。)
作为在当时唯一能和百丈怀海相提并论的大宗师,药山惟俨的个人档案自然是大家都有保存的,而且其机缘语录各家都记载得非常的多,远远超过禅史上的绝大多数禅师。可是不知为何,其生卒年却在各家的档案中记载不一。
在最具代表性的三家档案中,《沣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记载为公元745年——公元828年(84岁)。《宋高僧传》记载为公元759年——公元828年(70岁)。《祖堂集》记载为公元751年——公元834年(84岁)。
《沣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是药山惟俨圆寂八年后,惟俨禅师的弟子邀请唐伸所作。并且此碑文迄今未发现有任何的篡改增删之处,所以,此碑文的真实性应该是最可靠的。所以本文也依照碑文记录的惟俨禅师之生卒年来行文。
不过,《沣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明确写到药山惟俨是马祖道一的弟子,并且从未提及药山惟俨参学过石头希迁。
而《祖堂集》和《宋高僧传》刚好相反,明确写到药山惟俨是石头希迁的弟子,从未提及药山惟俨参学过马祖道一。
虽然上述三家最具代表性的典籍中,惟俨禅师的师承不同,但是后世众多的禅宗典籍以及相关资料中,绝大多数都采取《祖堂集》和《宋高僧传》的说法,认定惟俨禅师是石头希迁的弟子。这样,惟俨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就被确认为石头法嗣,而不像他的师弟天皇道悟禅师因为法统之争从而闹得禅宗江湖满城风雨。
不过,在后来的众多资料中,编撰者也加入了惟俨禅师曾经参学过马祖道一的内容。而这,也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当时走江湖已经是一个禅客的必修课了,很少有哪个禅师只参拜过一个师父的。所以,药山惟俨、天然丹霞、庞蕴之流,跟随几个师父学习过,就是很正常的行为了。
一、早期求法
药山惟俨禅师,俗家姓韩,祖上原本是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后来迁移到了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定居。公元745年,惟俨禅师就在江西赣州市信丰县出生了。
惟俨禅师虽然从小就聪明伶俐,俊逸超群。不过,惟俨禅师却是个非常喜欢清静的孩子,他常常一个人独坐,就好像在沉思着非常遥远的事情一般。自然,对于小伙伴们爱玩的那些游戏,惟俨禅师都是从来不参与其中的。
在十七岁的时候,惟俨禅师来到了福建福州市长乐区的西山寺,在方丈慧照禅师手中落发为僧学习佛法。因为百丈怀海禅师以前也曾在慧照禅师处落发为僧学习佛法,这样算下来的话,惟俨禅师和怀海禅师就是同学了。
在慧照禅师这里学习了十一年后,惟俨禅师于公元773年,来到了南岳衡山的衡岳寺,在希澡律师处受了具足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
在希澡律师的教导下,惟俨禅师认真学习着佛家的各种经论,并且严格遵守佛教各种名目繁多的戒律。不过,虽然经论众多,戒律繁杂,但是对于惟俨禅师来讲,这些东西就好像以前曾经学习过一般。自然,惟俨禅师学习起来就感觉非常的得心应手。
不过,惟俨禅师对此并不自足。有一天,惟俨禅师自叹道:“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在这个时期,石头希迁也在南岳传法,而且声势喧天。别说南岳地区,就是整个禅宗江湖,也只有马祖道一能和他抗衡。自然,惟俨禅师首先参访了同在一个山头的希迁禅师。
见到希迁禅师后,惟俨禅师恭敬的道:“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师父慈悲指示。”
既然你说你对于佛家经论很熟悉了,哪么我就给你上堂禅宗的课程呗。于是,希迁禅师道:“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汝作么生?”
惟俨禅师虽然十分精通佛教经论,可是对于这种正宗的禅宗课程,惟俨禅师却鲜有触及,乍听之下,他不由得在那里仔细思量希迁禅师的话意。
一语之下,就能让饱读经论之人茫然不知所措。看来,石头确实路滑啊。
禅家所谓“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所以希迁禅师一看,马上对着惟俨禅师道:“看来你悟道的因缘还没到啊,你不如先到江西马大师那里去进修一下看看。”
既然希迁禅师都这么说了,惟俨禅师立马就一路跋涉,来到了江西参拜马祖道一。
见到马祖道一后,惟俨禅师依旧问道:“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师父慈悲指示。”
要想听禅宗课程,马祖道一那还不张口就来:“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
那些诸多变化,只是一种外相而已,都只不过是自性的作用罢了,那个自性是如如不动的呢。作为一个禅客,那是绝对不能被那些花样百出的表象所迷惑的啊。
惟俨禅师一听之下,马上就契悟了禅宗的旨意。他不由得上前对着马祖道一礼拜不已。
马祖那可是当时禅宗江湖的第一高手呢,对于学生,要求严着呢。所以他继续勘辩道:“你见个什么道理就礼拜我?”
惟俨禅师道:“我在希迁禅师那里,如蚊子上铁牛。”石头希迁的话语,那是前后路绝,让人根本无法思维把握的。就好像蚊子飞到了铁牛身上,又哪里有它的下口之处呢。
马祖点了点头道:“汝既如是,善自护持。”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法云法秀禅师评唱道:“石头好个无孔铁锤,大似分付不着人。药山向江西悟去,争奈平地吃跤,有甚么扶策处?具眼者辨看。”
南宋雪庵从瑾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恁么不得总不得,脱却布衫赤骨律。
劈头一搭忽翻身,便见口开并眼白。
就这样,惟俨禅师就留在了马祖身边学习洪州宗的禅法,并且在这里,惟俨禅师还见到了同在西山慧照禅师手下落发为僧的百丈怀海同学,两人自然是相见甚欢啊。
惟俨禅师在江西马祖处学习了三年后,有一天马祖问他:“惟俨啊,你在这里学习了这么久,最近有什么心得体会啊?”
看到师父考自己来了,惟俨禅师马上道:“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
所有的外相都脱落干净了,自然就只剩下一个真实的自性在那儿了。
看来,这个学生在自己这里学得还不错,于是马祖道:“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
看到马祖允许自己出去开山授徒,惟俨禅师谦虚的道:“我是何人,敢言住山?”
马祖道:“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
看来,马祖道一还是觉得这个学生的成绩可以出去当老师了。
不过,惟俨禅师却不这么认为,他总觉得自己应该精益求精,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是,惟俨禅师拜别马祖道一,又回到了南岳石头希迁那里继续深造。
这一天,惟俨禅师正在坐禅,石头希迁看见了,于是上前问道:“惟俨啊,你在这儿干嘛呢?”
这不是在明知故问吗,不过,惟俨禅师不动声色的道:“一物不为。”
我就是在这儿坐着而已,自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一物不为虽然高妙,可是石头希迁却不放过,他继续勘辩道:“这样的话,你就是在闲坐了。”
惟俨禅师马上反驳道:“如果是闲坐,那就是有所作为了。”
石头也反问道:“你刚才说不为,又不为个什么呢?”
惟俨禅师道:“千圣亦不识。”
石头希迁对于惟俨禅师的见解非常的满意,不由得马上作偈一首称赞道: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这个公案,不论是对于参禅悟道之士,还是对于那些想真实修行禅宗功夫的人来讲,其思想内涵和行为方式,都是非常非常精彩而重要的。就红尘洗梦看过的众多资料中,关于坐禅之理论和实践,绝少有超过惟俨禅师这个公案的。
在一般人的眼里,有人在那里坐禅,你只是看到他坐在那儿而已,可是他的手印、呼吸、坐姿、气脉运行、意念、出发点、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等,都是各不相同,而且外人很难窥知的。
你如果坐在那儿杂想纷纷念头频起,你就是个凡人,而且不会取得任何的效果,实在是白费功夫。
但是,你如果想成佛作祖,想修炼出点特殊功夫,就禅家而言,一定会被高明的师父呵斥的,而且你这些东西同样是要被师父一一给你拔除掉的。因为禅家讲究一物无倚,讲究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
所以,对于禅而言,你要坐禅,最高境界就是坐在那儿“一物不为”。可是,就如一丝不挂,在明眼宗师眼里犹挂一丝一样,你一物不为,犹是一为啊。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能明白“闲坐”也是一种作为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是在真的坐禅了。
到了这个地步,其中意味,就是那些佛教之圣人,也是不能认识的,也是不能与之共语的。
到了这个地步,你的理论功夫和实际功夫,一定会登峰造极让人望尘莫及的。
对于这个公案,后来的很多禅师也是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北宋丹霞子淳禅师作偈评唱道:
玄微及尽本修然,若谓渠闲万八千。
月印澄江鱼不见,钓人何必更抛筌。
南宋雪岩祖钦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平常闲坐与闲行,岭上无心云片横。
照境俱忘人不立,从前日午打三更。
不过,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似乎不许惟俨禅师,他评唱道:“大小药山不居圆圚,不住寒岩,一段稳密田地,虽大悲千眼觑见无由。乃为石头老汉等闲一拶,直是如珠囊结解,稳密云乎哉?”
惟俨禅师虽然是当时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之一,是禅宗祖师,可是他同样非常热衷于坐禅的,并且对于坐禅的开示非常的高妙。我们还可以来看另一则他开山授徒后的坐禅公案。
惟俨禅师有一天正在法堂坐禅,有个学生看见了,觉得非常奇怪,师父是个大宗师,每天给大家上课时都是在教授同学们解黏去缚,并且时不时的在批评那些坐禅的人。想想看,当年的马祖道一诚心坐禅,尚且被怀让禅师呵斥,可是师父怎么一天到晚都在坐禅呢?他坐在那里又在寻思个什么呢?
于是这个学生走过去问道:“兀兀地思量甚么?”
惟俨禅师自然知道这个学生的心思,于是回答道:“思量个不思量的。”
这个学生觉得很奇怪,马上问道:“不思量的如何思量啊?”
惟俨禅师道:“非思量。”
读者朋友们可以和前面的那则公案对照着看,仔细体味,对于禅,对于坐禅,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有一天,石头希迁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讲道:“言语动用没交涉。”
惟俨禅师在座位上马上就把话接了过来:“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石头希迁马上道:“我这里针劄不入。”
惟俨禅师则更近一层道:“我这里如石上栽华。”
石上栽华,其意境之深邃,语言之美妙,自然是要远强于略显质朴的针劄不入的。
所以石头希迁在讲台上听到惟俨禅师的话语,不但不认为惟俨禅师反驳他,不给他这个老师面子,反而对于学生的高见非常的高兴。
自然,石头希迁就把自己学校很不容易发出的毕业证书颁发给了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惟俨禅师。
惟俨禅师拿到毕业证书后,也就离开了南岳,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江湖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