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 cris_gz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09:00 被阅读0次

有一本书曾遭人批判,命运多舛却又被中国许多读者喜爱;有一本书,三代同读,却不失时代感;这就是《文化苦旅》。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粹,向人们阐述了自己对文化的观点,告诉世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以及中华文化的真谛。

我尤其喜爱本书中的《莫高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在信仰的影响下做出的文化上的丰功伟业,亦反衬出了近代统治者在文化上的轻视,更重要的是,文中的王道士倒卖文物的事情是令人愤懑的,接受着外国人的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拉走一车车的典籍,无疑透露着中国人当时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

读着余先生的《莫高窟》,让我想到他在《废墟》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他看来,废墟就是过去的写照,是现在和未来前进的基石。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的废墟,它浓缩了中国太多的历史,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于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

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的多”。这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博大精深的佛教理义被寂寞舞者演绎得淋漓尽致;千年的宗教史和文化史在身人交融中诉说和传递;虔诚的信仰,为美的信念在邂逅的一瞬间爆发。经历了这种仪式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仪式的洁净与高超。  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投奔这种仪式,接受神明的洗礼和熏陶,洁净充满欲望的身体和灵魂。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会时时抬头,仰望前方——金光闪闪,千佛显圣。  不一定有什么宗教,但一定要有一种信仰,相信真诚永远战胜邪恶,智慧永远击败愚昧,心中的上帝永远在朝圣路上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当文章将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和再早前的中国人对比,一切都明晰了。这无非就是激励我们中国人要保护中国文化,要准确定位中华文化。

相关文章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不久前,老同学中贞健从外地给我邮来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发表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一本书曾遭人批判,命运多舛却又被中国许多读者喜爱;有一本书,三代同读,却不失时代感;这就是《文化苦旅》。 这本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身在苦中书,潺潺流水情。 足陷方寸地,文旅意悽悽。 不觉油纸暖,闲话道沧凉。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人人都渴望着“诗与远方”,那么作者眼中的“旅”怎么就变成“苦”的了呢?苦的倒也罢...

  • 读《文化苦旅》有感

    看了余秋雨的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 余秋雨的《文化苦...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半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一本名为《文化苦旅》的电子书,刚开始只是随手翻了几页,没往心里去。 昨天一个人在...

  • 读《文化苦旅》有感

    今天空暇之余随手翻开《文化苦旅》,之前未读之前,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苦涩无味的,如今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首先翻看了原版...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天地间都被染上了纯白的色彩,世俗的喧嚣被一时浇灭、掩埋。在昏黄的灯光下,读到这般滋润慰藉的...

  •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原计划,十天读一本书。并且规划每天读三十多页。 这个过程既艰辛又享受。艰辛是由于,每天要抽课外时间来一页一页的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h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