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天,我和女儿圆圈儿早早的约定:到福建屏南县的双溪古镇去学油画。于是她从长春出发,我从西安出发,共同在长乐机场汇合,然后坐1小时机场大巴到屏南县,又坐了将近2小时的出租车到达双溪古镇。那里有全国最大的公益油画基地。
沿途的风景不错,只是盘山的路也让圆圈儿眩晕呕吐。侧目看看前后座一起拼车学油画的两个年轻的陌生人,睡的正酣,不禁微笑,心里再次涌起了想象和无尽的期盼。
跑出租车的陆师傅很健谈,也很热情。他聊起他的家乡、当地的水域资源以及风土人情,格外绘声绘色,虽然那口蹩脚的普通话让我听的很吃力,很费解。
得知我还没提前联系房东时,他立刻就拨通了电话,请他们迅速打扫好房间,通风,准备迎接我们母女的到来。
我的房东是双溪古镇土生土长的淳朴夫妻,儿子们是公务员,鲜有在家时候。据说举全家之力盖起了四层高的四合院,装修后出租给五湖四海前来学油画的人,而我和圆圈儿也是慕名而来,更有幸走进当地人的生活。
最喜欢的莫过于房东家门前有条河,像极了记忆中的我小时候上学、放学必经的那条河。于是每天画画前、放学后,我和圆圈儿早上、傍晚的时候,都习惯沿着河堤散步聊天。

晚上躺在床上,依旧可以听到哗哗的水声,像极了如歌的行板。到了白天,坐在床上,就能远眺不远处的青山,还有最近处的绿水,再加上蓝天,白云,还有错落有致的民居,电线杆,活脱脱的美不胜收。
的确,我小时候经常路过的那条河,也是这样的,河水非常清澈。村里人经常或坐或蹲的在河里洗衣服。
这引起我的怀旧情结,于是我也拿着画室里不小心被颜料污染的衣物跑到河里去清洗,用的是房东阿姨提供的古老的棒槌和皂角。
圆圈儿发现后好奇,当然也问我为何舍近求远,放弃房东家免费提供的洗衣机,还有那个宽敞的洗衣台。我笑而不语,依旧端着盆子,像个当地人一样蹲在河里,边洗边看风景,或者聆听当地人的嬉笑怒骂。
更神奇的是竟然看到很多人乐此不彼的在河道里来回的摸索和清理,感叹淤泥中竟然有那么多小玩意儿,特别是还有一辆自行车,一个年代久远的马勺,还有很多奇奇怪怪,叫不上名字也不知作何用途的老旧物品。
一旦被打捞出来,洗刷后重换新颜,熠熠生辉,被不同的艺术家打磨成新的样子,也呈现出无以伦比的美。

这让我想起日本漫画家宫崎骏,他说他从不管观众,但是他会把这些素材用到给河神洗澡的镜头中。而我照见的是自己,就像是开了远光灯一样,清晰而明亮。
画画过程中,认识了林正禄老师和她的助教王老师、袁老师、崔老师,北京的记者报大人,著名的导演、当然还有杨发旺,沈明辉,九妹等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各有境遇和故事。
据说,前段时间,疫情原因安泰,漈下以及龙潭的公益油画基地暂时关停,林老师闲的无聊,竟然玩起了抖音,还鼓励当地的村民一起直播绘画过程,剪辑成小视频,再次让这个世外桃源驰名中外,且吸引粉丝无限。
印象里还有一个须发全白的老艺术家,他竟然是骑着哈雷,离开了故乡,除了几个必备的加油站休息外,开了2天一夜。
遇到刮风下雨,行驶在国道,分不清汗水还是雨水,终于抵达双溪,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随之即兴创作了一幅油画,油画里的斜风细雨,灯光微弱,却也璀璨。
一直以来,我的家乡、父母、圆圈儿都是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一如盛夏时节心口里的那汪泉眼,惜细的流淌。时而湍急,时而宁静,却总是心有所系,奔涌向前,积累和沉淀下来。
此刻,我不知道眼前的这条河与我来说,有什么样的生命隐喻,可是我隐约觉得自己此刻就是河底的些许老物件,没有起点,线性的存在,延展。
那就向天再借岁月,余生奋力的发现、探索,找到自己的天赋,擅长和使命,淋漓的活着,装点这个活泼泼,热腾腾的生活与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