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论为学工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作者空间]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作者空间]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晳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曰:“三子是...[作者空间]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曰...[作者空间]
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传习录》300条) 人不能循理,视听言动偏离了中道为“过”。...[作者空间]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作者空间]
钱德洪先生在《大学问》序言中说:“《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作者空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先生出征思、田前在天泉桥上叮嘱门下两位弟子...[作者空间]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作者空间]
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即诚意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作者空间]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