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跟老公吵了一架,事情的起源仅仅因为看到老公在刷抖音而不陪孩子玩,而我自己因为要学习,无暇顾及一直看电视的儿子,就大声呵斥老公整天就知道抱着手机,回到家也不陪孩子玩,一点父亲的样子都没有,怪不得孩子不黏你……老公也听得不耐烦了,一下子爆发,怒吼道:“你有完没完?一件事反复说个不停,讲一遍我就知道了……”相信像这样的语言暴力在夫妻之间应该很常见,每次都因为类似的问题,吵完以后互相都不搭理,然后陷入冷暴力。长期以往,其实非常伤害夫妻感情,只是因为不懂得非暴力沟通,不能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还记得有次我在饭店吃完饭回家后胃痛,就告诉我妈本想获得她的安慰和关心,却得到她的嘲讽,说我自己找的,家里有饭菜非要出去吃。生活中语言暴力真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和他人相处。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告诉我们,好好说话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能力,所以需要培养和练习。因为无论多少年过去,别人也许早忘了你说话的内容,但他一定不会忘记你说的那些话曾带给他的感受。言为心声,我们太需要好好说话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他发现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暴力”在言语上体现为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会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二、非暴力沟通的好处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非暴力沟通能够:
1.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2.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3.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4.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5.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三、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
1、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就是不带任何评论地看事实,印度的心灵大师克里西那木提讲,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大量的评论就是大量的暴力情绪,所以永远不要去做评判者,只用事实说话。非暴力沟通强调的是要把观察和评论分开,别混为一谈,要对事不对人,区分他人和他人的观点或行为 。
比如说:“你真大方”这个就是一个评论和观察混淆了。观察和评论是“我看到你把大家吃饭的钱付了,我认为你很大方。
比如“她长的真丑”观察是;“她只是对你没有吸引力。不是人家丑”
比如“他踢球真差劲”,观察是:“他踢了5场比赛,一个球也没踢进去。”
非暴力沟通主张的是动态的,不是绝对化的结论。
2、区分感受和想法
很多人喜欢压抑自己的感受不说,因为我们在原生家庭就被忽略过太多的感受。事实上,一个人不懂得照顾自己的情绪,不懂如何表达,就会突然暴怒、欺负别人,因为实在压抑了太久了。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在这句话中“我”评价自己的吉他弹的好不好,没有谈感受 。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就是感受。
在生活中,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常常表达的不是感受,而是想法。如果改成“我感到”会更好。
3、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所以我们需要刻意练习把指责批评换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尝试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提出具体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比如说,我希望老公能多陪伴孩子,那么我要告诉他每次回到家后,尽量抽出1小时来放下手机,全身心高质量陪伴孩子读书或游戏,这样他就会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还有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四、总结
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应该是通往人心的一扇窗户,而不是杀人于无形的暗器。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说事实,核心是爱,我们都要学会使用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彼此都不受伤害,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让这个世界更多一些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