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愚人做事,也要有目的。要写动人的故事,先想好结局再下笔;讲笑话,最好有个精彩的结尾。每个人都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但“如何才能长寿”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为何”要长寿?害怕死亡不是答案,出于恐惧才做的事不具正当性。
首先要认清长寿的目的,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我活着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恐惧是一种心的状态,心影响到脑,刺激腺体释放激素,终而影响到呼吸和身体机能。这是一种会缩短寿命的负面心态。愤怒,嫉妒,敌意,小心眼儿,挑剔,悲观等等,同样。如果在生命的花园中,首先看到的都是花梗上的刺,怎能长寿?
长寿首先要摒除恐惧情绪,用爱心过日子,用悦耳的语言跟人讲话,用慈心去服务他人,让他人快乐…不断自问:活的越久,我会拥有越多的时间去做何事?
做人 很麻烦,从一个小细胞长成人形胎儿,从狭窄的产道被硬挤出来,以致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学会吸食奶水,不时担心失去母亲,学坐学爬学走学跑学分辨周围的声音。人类可以发出三千种不同的音声组合以构成语言。
可是我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是在学记住发音,而是在学忘记发音,忘记那3000多个用不上的发音,只需要那点拼音系统里的字母。人生很复杂,有时需要把天生就会的东西忘掉,每个人明明生来就会游泳,可是很快也失去了这个本能。婴儿用横膈膜控制呼吸,可是大人们早已彻底忘记,而为了取悦父母与兄姐,婴儿也很快就放弃用横膈膜呼吸。
学校教育,使得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不留给我们独立思考的空间,阻碍心识自由的流动,致使每个人最后都只能在预先设定的框架中思考。
人生不易,那么多的伤感和失望时刻,而我们还是想活的久一点,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想要活的久?
每个人都应有让自己活到百岁的意志,不是愿望,而是意志,靠行动靠作为。
所有恐惧的根源,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自私的静坐和无私的静坐有何不同?如果一直追问“我进步了吗?我进步了吗?”就是自私,真正的无私问的是“我在静坐时是否让别人也感受到那份安详和宁静,能否让别人升起欢喜心,我静默的状态能感染到周围喋喋不休的人让他们变得寡语吗?我静坐的姿态能引导别人跟随坐定吗?”
把“他”从“我”的宇宙里全部抹除干净,只剩下大我,才是真正以自我为中心。
给学员授课之前,一定先静坐一会儿,相当于先把自己的水瓶装满,才能有水流出招待客人。有人来做客,你只需自问:我的水瓶灌满水了吗?我们应该是活水泉源,能一解世人对祥和的渴盼,除非自己是在平静的境界中,否则没有办法与别人分享平静。
不要急于追求复杂的呼吸练习,先试着做简单的。注意呼吸接触鼻腔的感觉,放松额头。不要总是让心皱起来,心皱起来时神经送到身体的信号就会扭曲身体,细微的肌肉会收缩,形成身上和脸上的皱纹;留意入睡时刻,不要轻易浪费,此时最具创造力,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规划人生。
放慢呼吸是养生秘诀之一。普通人一呼一吸之间会有停顿,心态起伏不平使呼吸变得短促而不连贯,但是普通人根本察觉不到。但心念清净之人能完完全全觉知自己呼吸的情形。要开,先要会关。掌握呼吸间的停顿是非常细腻的功夫。
控制食量、寡言也可以长寿。言语就是一连串不规则的急促呼吸鼓动发出的声音,讲话时,体内从肚脐以上的器官,包括心和肺都要不规则的运动。像呼吸短促、不停的搅动自己的情绪和心肺,让参与新陈代谢的组织及器官超时工作、消化更多食物,这些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在与长寿为敌。
时时反思觉照,走路时吃饭时睡觉时,伴随着所有的知觉 感觉 动作,无时无刻不自觉到那究竟的我,不会想要逃避什么,不会再渴求什么。
遇到一个情况受到一个刺激的时候,两种反应可供选择:正面的和负面的。对什么事会采取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几乎都可以是一种习惯,受苦也是一种习惯。多半的苦属于求不得苦,从依赖生出欲望,欲望受到挫折就会产生愤怒,愤怒导致错乱,错乱而失去正念,失去觉照力,失去决断力,终而迷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