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江西
第1天:江西婺源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暑假出游的第一天,第一站是江西婺源,它是全国最美丽乡村之一,冲着它的名气,冲着去过那里的朋友对它的好评,冲着它离我们浙江近,它成了我们自驾游首选的第一站。
我们是下午三点多到婺源的,一到婺源,映入眼帘的便是成片的绿色和别具一格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名居依山傍水,让人的眼前时不时一亮。黑、白、绿成为婺源夏日的主三色。我们先找好住宿,然后在店主的介绍下,选择了离我们所在地最近的东线簧岭景点,就直接驱车去篁岭,因时间仓促,我们开车到簧岭时,已四点二十分了,而景区关闭时间是六点,我们三人以飞一般的速度坐上缆车,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高效率地把人家需游一整天的景点全部走完。去簧岭主要是看建筑,这里的“天街”是徽派最具集中,最典型的明清建筑,沿着山间石级,两旁都是依山而建的徽派名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两旁的老房子,都种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小花,很像季羡林老先生笔下的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天街的房子结构大同小异,但也有特别的,像“怪屋”,它有斜、倒、隐身斗篷这三个特点,它的地板,整个房子都是倾斜的,我们游客进去的时候会产生喝醉酒似的感觉,走路踉踉跄跄;房子是倒着建筑的,屋顶上的砖瓦片居于房子最底端;至于隐身斗篷,只要你站在一个特殊的台子后,别人就看不到你的下半身。这里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徽派名居,现在保存完好,其中有座房子,院落不大,但特别精致,有一口天井,五六平方的面积,右侧有一支水淙,坐拥这一方得天独厚原院落的原主人是多么令人艳羡。
一言以蔽之,簧岭徽式建筑匠心独具,叹为观止。



第2天:江西庐山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庐山留下了他们对庐山独特的感受,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庐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山,抗日战争指挥部,1959年的庐山会议,让庐山再次成为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此进行的一些重大政治会议首选地。



我对庐山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终于有幸目睹一下它的芳容,内心是激动的。我们是下午一点半到庐山的,原计划想用半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去游,特意在每人180元门票的基础上再花一百元的观光车票,想看快点。结果一上车,第一件事就让我很惊讶,观光车开到山顶需要四十分钟,我踏踏实实地打了个盹,接着就找边上的游客聊天,这游客似乎不善言谈,一问一答,这一聊不要紧,原来他是本地人,更凑巧的是竟常年住庐山顶上的。从他嘴里,我知道庐山很大,半天是根本不可能游完的,景点太多了,各景点分布在不同线上。而且这景点的门票可以连用七天,这憨厚的牯岭村村民在下车时还非常客气地给我们指点迷津,山顶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场景非常壮观热闹。我提议先不用急,在边上走走,了解了解牯岭村再说,后来先选择东线的两个景点:周恩来工作室,庐山会议会址,这两个地方最值得看的就是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的照片了,可以通过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庐山那么有名,跟这些事件密切相关,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一定要去看看。
28号下午,我们只游览了两个景点,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3天:江西庐山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九点多上庐山,我们继续昨天的东线之旅。今日计划多游几个景点,东线的三叠泉是必须去的,那里曾有李白赞颂过的《望庐山瀑布》,当地人流传着“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先去含鄱口,那里是每天看日出日落的最好地方,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没能一览胜景,只能蜻蜓点水般过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转站下一站:三叠泉。我没有去三叠泉,走不动了,又不甘心,所以就用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派孩子下去。孩子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呢,就在附近走走。结果这一等不要紧,迟迟不见孩子上来,差不多四个钟头,才看见孩子像洗了澡似的回来,快人快语的她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庆幸你们没有下去,否则估计难上来了,太累了,简直是对人的极限挑战,极陡的石阶,下去没事,上来就非常困难,但是非常值,看到了及其壮观的瀑布,水流从高高的悬崖上飞泻而下,亲临这样的瀑布,不管怎么辛苦,内心都是喜悦的。


接下来我们乘观光车走西线,来到锦绣谷,那里有一片清澈见底的湖,观光车的司机告诉我们,从锦绣谷上去,走半小时,就到仙人洞。这一段景色跟我们昨天看到的完全不同,昨天我们所看到的是庐山自然朴实的一面,今天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的秀气。



庐山,集天地之灵气,夺造化之神功,神秘得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即便身在其中,也只能窥得一二,难识全貌。庐山,希望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