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树上,修一个小房子来上课。
其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一个有别于钢筋混凝土的教室,一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教室。所体现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教育权威的反抗。
但这种反抗的力量,却并不是来自于学生,而是来自于一个校长—老徐。
老徐,一个趣味主义者,一个自由主义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叛逆者。
老徐有个儿子,上初中,学习虽说不上顶尖,但也在中上游之间晃荡着。
因为学校比较好,所以老师抓得也比较严格。每月都有月考,考完试以后进行排名,而老师那,也挺负责任的,对每一个成绩下滑的同学,都会找家长来学校进行谈话,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在家好好学习。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几乎所有学校都是这么干的。但老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种无休止的排名竞争,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伤害。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老师怎么能,就凭着单一的分数来断定孩子的好坏那。
相信,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那。
受制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有限的工作机会,唯分数论的教育,虽然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公平的。
我们很多人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现实,并且,想尽办法,让孩子把成绩提上去。
但老徐,他是个叛逆者啊。
在又一次,儿子拿着试卷,让老徐去学校的时候。老徐带着儿子,去到学校,找到班主任,没有聊成绩,而是让班主任帮忙办理退学手续。
就这样,小徐成了一名退学生。
但退学之后,总得上学吧,可转了一圈,老徐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学校。
是违背本心,继续原来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坚守阵地,绝不妥协,继续走一条未知的道路。
老徐这个时候也有些犹豫了。
毕竟,孩子的教育,试错的成本太高了,万一,试错了,那可就是一辈子啊。
深思熟虑了几天,老徐最终决定了。
既然没有自己心仪的学校,那就自己办一个学校吧。
虽说老徐是大学教授,不是搞初高中教育的,但在老徐看来,不论初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其目的都是把孩子培养成才,虽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不一样,但是其理念还是一样的。而且老徐还具有3个博士学位,在知识学习方面,是非常有见地的。
就这样,老徐满怀信心的,利用手中的资源,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开办了一所学校。
而在办学之初,有一次别人问起,老徐,你到底给予孩子多大的学习自由。老徐夸下海口说:“我的学生,在树上上课也是可以的”。
而老徐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在开学之初,还真有好多学生骑在树上上课。
老徐心想,骑在树上多累,还不如直接盖一间小木屋,既美化了校园,孩子们在里面上课,也别有一番风味。
就这样,林上小屋建成了。
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人使用了。
因为,老徐在办学的过程中,也慢慢懂得了。
过度的自由和规则,都是错误的。
自由和规则,才能和分数,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本为一体,既对立又统一。
合理利用科学的教育原理,掌握好其中的度,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