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从一张参观时感动了我的照片(右上角照片的一位拄着拐杖、穿着长衫的老人独自站在工地上,便是张公)说起,背景见照片下方说明:

感:74岁,在1926年的社会,绝对应该颐养天年了,而张公毅然数次出现在保坍工程现场,直至病逝前三周;此等精神,让当代人都汗颜。活到老、干到老、也学到老。。。

60岁-创办南通医科专校、河海工程专校、纺织专校、南通图书馆
61岁-任民国农商部总长、水利局总裁
61岁-创办南通第一所幼稚园、南通农业专校
61岁-筹建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台-军山气象站
62岁-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工传习所
63岁-创办大生三厂
64岁-任中国银行股东联合会会长、中国纱厂联合会会长
64岁-创办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
65岁-任国际税法平等会会长、任中国农学会会长、联合组建中国实业银行
66岁-任全国税法平等会会长
66岁-与蔡元培等任发起设立“和平期成会”
66岁-记录、整理中国第一部苏绣艺术专门著作《雪宦绣谱》
67岁-创办伶工学社、建造更俗剧场、筹建大生八厂
68岁-任中国矿学会和工程师学会会长、创办“苏社”
69岁-任民国上海吴淞商埠局督办
69岁-任中、日、菲远东运动会名誉会长、太平洋会议高等顾问
70岁-任中国交通银行总理、商办招商局股权会会长
70岁-任华商纱厂联合会会长、全国沙厂联合会会长
71岁-任民国扬子江水道委员会副会长
73岁-多方调停国内战争、开会追悼孙中山、发表演说
74岁-夏天两次冒酷暑视察保坍工程
74岁-8.24.病逝于南通
60岁到74岁,张公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展:创办了多所“全国第一家”专门教育机构;比实业救国更重要的是拯救一方百姓,学会一技之长、学会适应当时最领先的科学技术;筹建银行、实业扩建新厂、因地制宜发展水利、支持地方非遗、建造当代戏剧剧院。。。只争朝夕,时间不够。。。
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都想不到休息和养老,而是冒着酷暑视察一线工地,而是心怀一方水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