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打来电话向我求助。
我忙问其故。她说出刚刚发生在他们家的事:
今天中午,因为儿子下午要上网课,我把他的微信拉入班级群。结果加不进去,原因是他的微信没有绑卡。
老公马上拿出一张卡来绑,当时,儿子在平板上打游戏。见儿子不肯放下游戏,老公当即就从儿子手中抢过平板来给我,叫我马上绑。
我见儿子很生气,想把平板还给儿子,被老公阻止了。儿子就在一旁哼哼唧唧地以示抗议,抗议的声音越来越大。老公被吵烦了,怒气冲天,拿起脚下的拖鞋就朝儿子打去。
儿子被打疼了,反过来把拖鞋又朝老公甩来。
这下,老公就说儿子打大人,不得了啦,必须要向他道歉。
儿子却说:“你为什么不先向我道歉呢?你还先打的我呢!”
老公说:“我打你是教育你。”
儿子:“为什么你们大人之间打架叫斗殴,打老人叫欺凌,打孩子却叫教育呢?”
老公:“我就是要教育你,什么事情重要?打游戏重要,还是绑卡重要?”
儿子:“在你心中,绑卡重要,但在我心中,打游戏重要!”
老公: “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该打我。”
儿子说:“凭什么你打我就应该!”
……
就这样,父子俩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
老公扬言,因为儿子打了他,他今天要给儿子断粮,不给儿子煮饭了,除非儿子给他道歉。
儿子也不示弱:“我自己可以煮,你不煮算了。”
说到这里,闺蜜问我怎么办?说她儿子还请她来说说谁对谁错。她真不知道怎么给老公和儿子说。
我告诉闺蜜: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我们不能因为亲子关系而去破坏夫妻关系。毕竟夫妻关系不好,对孩子成长也不利。你不要去充当法官,而应去做父子之间的桥梁。
你可以告诉儿子:妈妈不想当你们的法官,毕竟这是你们父子间的事。我相信你们能够解决的。不过,我可以发表下我的看法:
在我们家,爸爸除了我,最爱的当然是你。只是爸爸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好好爱你,方法错误,伤害了你,这的确不应该。爸爸打了你,你也还了手。事情已经过去,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去争个是非对错,而是,如何杜绝今后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一家人嘛,和为贵。
我给闺蜜出主意,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让老公听到,让老公知道她并不偏袒儿子,以免老公心生对抗。
然后,可以偷偷地把老公拉一边,告诉老公自己的看法:本来就是你有错在先,你不该打人。儿子说得也很有道理。你这样做,儿子肯定是很难过的,虽然他貌似不在乎。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啊?哪个孩子不怕父母的冷暴力呀?你就别扭住不放了哈。求你了。
我建议闺蜜可以顺便撒个娇。毕竟谁都不喜欢百炼钢,谁都喜欢绕指柔。
我之所以让闺蜜这样做,是因为,这样,既保全了闺蜜老公的面子,又可以让他们父子俩消除敌意。在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是非对错的地方。
闺蜜领命放下电话照做,回头跟我反馈,效果还不错。老公和儿子在她的劝说下,和解了。
我想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闺蜜老公在这件事里,至少有四处错:
第一,孩子打游戏正酣,他却强硬夺下他的平板。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我们只需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看电视正精彩处,你老婆给你咔一下关了电视,说你该干嘛干嘛了。你作何感想?
第二,你粗暴地抢了孩子的平板,还不允许孩子有情绪,这是典型的控制,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明摆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太霸道。
第三,用拖鞋打孩子,简单粗暴,不但不是教育,而且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遇事暴力解决。长此以往,孩子要么也变得暴力,要么就变得懦弱可欺。
第四,孩子还手打你,你就要别人道歉,而你打孩子却被你说成是教育,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是在教孩子狡辩,遇事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绑卡和打游戏孰轻孰重?孩子说打游戏很重要,也不无道理。在孩子眼里,本来就是玩第一,玩才是硬道理。况且,绑卡是十万火急吗?非得这个时候绑不可?不是。既然不是,等到孩子打完游戏,再绑也不迟。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只有你在家真正尊重他,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人,他才会真正成其为人。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 老师。你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他。你怎么对他,他就会怎么对你。你尊重他,他自然尊重你;你粗暴对他,他自然也想对你拳脚相向。(只是,有时孩子迫于你 的淫威将愤怒压抑,不敢对你发泄而已。)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理。
我一方面欣喜于闺蜜儿子敢于反抗爸爸,说明闺蜜们还没有完全破坏孩子,让他敢于挑战权威,不然只有任其欺负了;一方面,想对闺蜜老公说,别再固守封建残余思想来养育孩子,错把打骂当教育。打骂不是教育,只是发泄而已。
我们常常提到“尊老”,却往往忽略“爱幼”。怎么爱幼,其实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不断践行。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爱,那就先学着去尊重他,就像尊重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