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我们仨》读后感:人生如此,何须所求

《我们仨》读后感:人生如此,何须所求

作者: 17马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1:14 被阅读3次

接触这本书,是被这本书的名字,以及作者杨绛所吸引。正如名字所述,这本书是关于妻子杨绛,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钱媛的故事。对钱钟书的了解,是关于他的作品《围城》。

《我们仨》有三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从目录来看,这是关于三人的悲伤的故事。但在看完整本书后,我认为这是杨绛夫人对父女二人深深的爱恋以及她一人独有的幸福。

钱家三人,皆是受过高等教育,活跃在各自领域顶端的人物,常人开来,这是如此地风光和荣耀,而在杨绛夫人的笔下,这只是三人在行业里的“本分”。她在文中没有过分夸耀三人的履历,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我们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家。

何谓幸福?我在杨绛夫人的笔下,看见了她对幸福的理解。

杨绛夫人与钱钟书在牛津留学,之后结婚生女,产下宝贝媛媛,之后经历国家动荡,上海沦陷,再到解放…在那个时代里,这一切风风雨雨,跌宕起伏,而在杨绛眼里,好似一阵微风,只在三人脸上留下轻轻的划痕。

杨绛在文中提到两个梦:

“ ‘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钟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于是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轻描淡写地一句话,足以看出杨绛对丈夫的爱恋之情,害怕失去丈夫成为杨绛在未来几年一直的梦。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于丈夫的走一程送一程,希望聚多离少成为这位女知识分子在年老之后为数不多的念想。看到这里,甚是感动。

他们三人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人,拥有人的情感,在经历大风大浪之后,所在乎的,还是自己所爱之人,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丈夫先后离世,本以为杨绛夫人会对世间的不公发出呐喊,但她却默默承受着,内心只有爱恋。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的文字描述着他们三人的种种生活。

或许幸福就是,“两个人一直在一起,虽有磕磕绊绊的小波折,但并无大事,直到一方年老而终,而非意外,另一方怀着无比幸福的记忆缅怀对方,珍重此后的生活,带着两个人的记忆继续好好生活。“

相关文章

  • 《我们仨》读后感:人生如此,何须所求

    接触这本书,是被这本书的名字,以及作者杨绛所吸引。正如名字所述,这本书是关于妻子杨绛,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钱媛的故事...

  • 人生短暂,何须如此……

    这业主群里咋咋呼呼的,又是啥业主在闹哄哄呢?出于好奇,我打开群消息瞧瞧,真的太惊讶了!直视这图片,一个年轻人静静的...

  • 何须如此

    清晨敲醒痴睡, 下意识地打开手机, 不断翻阅着关乎自己的一切, 生怕错过一条。 就这样, 渴望着,渴望着世界的怜悯...

  • 何须如此

    走在河边长想,若能踏水无痕,脚步轻盈,鞋不沾泥,那该多好,如此,便可少了一些负担! 走在路上长想,若能飞檐走壁,日...

  • 何须如此

    “原来告别和遗忘,才是余生大半辈子要做的严肃事情。相比起来,狂热的恋爱,近同一个喷嚏。” 最近在看《月童度河》,发...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等待

    等一个你,何须如此孤独,待一个你,何须如此孤单。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偶作

    辛苦半生无所求 要向人间觅自由 良辰美景遍地是 何须闻达耀五洲

  • 人生所求

    一盏淡茶 一刻散淡时光 心静致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人生如此,何须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hl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