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芳华》热播,导演冯小刚说,这是为他自己拍的一部电影,纪念着那一代人。我不爱看电影,但爱看小说,于是买了《芳华》来看。
《芳华》的作者严歌苓,这个在安徽长大的姑娘,后来参了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她去了前线,身份是战地记者。《芳华》也是为她自己写的,也是写给那一代人的。
小说《芳华》里涉及的内容很多: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弱点,爱情的美好,青春的萌动。似乎哪一点都可以洋洋洒洒,集字成文。或许作者只是在纪念青春,但不同的读者,却有不同的感悟。是啊,文学作品本来就是这样,你有你的表达,我有我的解读。而我又该如何解读呢?
一、战争的残酷
战争是残酷的,而幸存下来的战斗英雄,退役后生活艰难,更让人心酸,然而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许多战士,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学历低,也无一技之长。战争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改变开放,社会急速发展。这些幸存下来的战斗英雄们,无论是留在部队,还是转业回到地方,由于自己的短板,都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大部分人的生活相当艰难。刘峰的人物形象是很真实的。
国家或社会对军人的要求、付出和回报不对等,是古今中外普通存在的问题。小说《西线无战事》也描述了这一情景。一战期间,德国的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高中一毕业,就被校长和班主任激情召唤,参了军。他们在部队进行了短暂的集训,就上了前线。战争中,多数牺牲了,少数幸存下来。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了祖国,却发现是被社会抛弃的一代。即便在高大上的美国,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退役下来的许多士兵,也被社会边缘化,有的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致于自杀身亡。
国家在战争中,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求军人绝对的忠于国家、忠于祖国,舍身忘死。但是等到战争结束后,即便是一身的军功章,也无法保他们一世的衣食无忧,这便是残酷的现实。这个命题太大,我们很难从文化、道德、制度层面上一一阐述。但愿我们能够心怀敬畏之心,善待每一位英雄,给他们应该有的尊重和最起码的尊严。
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芳华里没有战争。
二、人性的弱点
最近网络上,解读《芳华》的文章很多,但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其实,我们分析每一个人物,都不能将他剥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刘峰他们遭遇的正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儿子可以揭发老子;得意门生可以诬告老师;恩爱夫妻可以反目成仇。那是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人欲”是被压抑了,“天理”全他妈的不是“天理”。文化大革命对人性的摧残,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许多成年人,比如知识分子都在这场摧残中扭曲了人格,更何况文工团的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们?
小说里,刘峰“解摸事件”发生后,林丁丁只是哭,哭得稀里哗啦。郝淑雯严厉地警告她,刘峰是个好人,不许出卖刘峰。林丁丁没告刘峰,只是有个半大的孩子看见她哭,以为事情很严重,就告诉了领导,领导以为怎么着了,就派人查。事情的发展,最后不再受刘峰和林丁丁两个人控制,也不受一群小姑娘们控制,最终以悲剧收场。
小说里没有明显的坏人,既便是有点自私、虚伪的林丁丁,骨子里也并不恶毒,她没想到会伤害刘峰到那种程度。后来刘峰在海南漂,郝淑雯知道后,千方百计找到他,借给他一万块钱。刘峰辗转北京,得了癌症,萧穗子得知后,偷偷地留给他三万块钱。何小曼更是一路陪伴他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一群姑娘最终都给了刘峰宝贵的友谊。
至于曾经的背叛,我们在郝淑雯和萧穗子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多年后这两人聊天。
郝淑雯:我们那时候可真够操蛋的,把背叛当正义。
萧穗子:那就是背叛的时代。时代操蛋。
那个时代就是指文革时代,文革伤害了一代人。
其实,人性大多数都是中性的吧,没那么善,也没那么恶,我们不用刻意美化,也不用刻意丑化。中国受着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还是人性向善的。
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依旧是幸运的,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们出生了,我们的芳华里没有“文革”。
三、爱情的美好
爱情似乎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的主题,《芳华》也不例外。
刘峰的一生经历了四个女人:初恋林丁丁,山东老家的妻子,海南同居小女友小惠,中年后的灵魂伴侣何小曼(电影里叫何小萍)。
很多人都认为刘峰的悲惨命运是林丁丁造成的,所以对林丁丁肆意批判。如果刘峰的命运由林丁丁来负责,那么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六千多战士,受伤的一万多战士,又该由谁来负责呢?小说里刘峰并未怨恨过林丁丁啊。
可能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里都谈了两次恋爱,一次是爱,一次是被爱。爱与被爱,似乎少了哪一块,青春的拼图都拼不完整。刘峰在告白林丁丁之前,暗恋了她好几年,这好几年的时光里,刘峰大概是甜蜜的吧,如果没了林丁丁,刘峰的青春里又哪来芳华?
年轻时,我们或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深深地爱过某个人,当我们在选择爱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的,因此那个人并不需要对你的爱负责,要负责的是你自己。如果我们深深地爱过,又心存怨恨,又何谈真爱?何谈美好?
记住歌德的诗吧:我爱你与你无关。
爱过,就不负芳华!
刘峰在老家有过婚姻,生了一个女儿。或许他的婚姻里已经无所谓爱或被爱,只是结婚过日子而已。又或许大多数人的婚姻都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至于刘峰在海南时的同居小女友,刘峰是不爱她的,做个伴而已。
那么何小曼呢?刘峰的心里是爱她的,疼她,怜惜她。战争结束后,他们俩始终保持联系,书信往来。他俩相聚在一起是在北京,从此彼此陪伴。刘峰带小曼回山东老家,小曼陪刘峰去医院化疗。他们一起去中越边境给战友扫墓,也一起参加晚辈们的家庭聚会。
刘峰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他将小曼的衣柜修好,冰箱的灯修好,卫生间里松动的地砖修好,怕的是小曼早晚会摔一跤。刘峰在病危的时候,依旧惦记小曼,叮嘱她,还是把那碗扔了吧,用指甲油补的,谁知道有没有毒呢。那是他们在山东老家淘来的,碗沿上磕坏一块釉彩,小曼不舍得扔,刘峰就买来一瓶指甲油给补上。
然而他们没有结婚,也不是男女朋友关系,同屋而居,却是分榻而息,他们只是灵魂伴侣。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爱情都只有那么多,年轻时肆意挥霍了,老了就没了。小说里的林丁丁、郝淑雯、萧穗子全都离了婚,孑然一身。物质上是富有的,内心却是荒芜。她们常常大笑,狂笑,笑声里却没有温度,满目凄凉。
刘峰和小曼却全然不同,他们小心翼翼地攒着,攒着善良,攒着真诚,也攒着温情,不知不觉满腹丰盈。他们也常常笑,微微的笑,笑容里堆满温暖,满目安详。
愿我们每一个善良的,真诚的,努力的人们,都可以不负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