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家长聊了一位孩子,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惰性很强,很聪明,很有眼色,很会利用现代的各种理论来反驳父母进行 的教育,这种情况怎么办?不自主的,我在回顾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的自己没有那么聪明,没有那么有眼色,也不知道什么道理,可是自己却只知道一点,如果今天不把作业做完,便不能够有一个好的考试结果,没有一个好的考试结果,下一次自己出现的地方不会在室内明亮的书桌旁,而是在烈日灼烧下的田地中。在交流过程中,频繁浮现在自己脑海中的三个字是怎么办。
上个世纪,我们国家的教育便受到国外快乐童年教育的影响,鼓励和爱成为了教育的主流,各种家庭教育材料,书籍都在告诉家长对孩子应该有耐心,应该有鼓励,不应该打骂责罚,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一家一家的家长在缓缓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策略,直至当前,鼓励教育已经普遍到连孩子都已经明白,面对暴跳如雷的家长,孩子拿着书籍说一句:妈妈,你看,书里面都让你鼓励我,你不要着急。这样的劝解方式让人想发笑,却也让人想哭,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语看似非常有道理,却像是没有地基的大厦,不仅仅对孩子的改变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从某种角度上束缚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林林总总谈论了很多,这个小小的对话仅仅是日常教育中的一个缩影,它透露出来的是孩子对家长,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习背后的一系列影响没有敬畏,他们不明白什么是鼓励教育,但是他们隐约的知道,这个教育方式让家长投鼠忌器,不能够严厉的教育孩子,这样直接导致的孩子有恃无恐,在看一些教育书籍的时候,我不断的在思考,其实有些道理应该是适用于某种风格的学生,但是对于另一类学生确实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措施,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害怕的事物,有些孩子可以害怕父母的严厉,有些孩子害怕惩罚,每个孩子可能不一样,结果应该有些相似。然而,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精神物质生活,以前的某些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孩子,正如之前我曾在自己的一篇日志中提到,我们的故乡和当下孩子的故乡已经不再一样,那面对着新时代长大的孩子和曾经不同,教育应该怎么办?
其实今天我们有一个结论,然而这个结论又仅仅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法其实也是和之前提到的同理心的培养有关系,最终是否有效果并没有太肯定的答复,其实今天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时代在发展,人心在改变,方法理论也不会一成不变,面对着多元化,丰富化,甚至是接受度极为高的当代孩子,我们在坚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又该怎么去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