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精神”要在新时代奋斗者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诞生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螺丝钉精神,一直被很多革命者、奋斗者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感,不管我们身处何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职尽职 在业敬业”,各级官员与所有公司企业职员必须做到这一点,干一行,爱一行,钻研行业知识并用到实处,企业中最怕的就是“在职厌职”的蛀虫,这样的人不止使整个工作计划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与落实还会出现“一粒老鼠屎影响整锅粥”的现象。我不善于文章组织,随心所写,在2007年时,有位老友曾经入职一家陶瓷企业,属于生产车间的质检部,初入企业,一片空白,对所有陶瓷马桶的外观感觉就跟我们看外国人一样,没有多大区别难于分清,更别说去挑什么质量问题了,然而从进社会的第一天起,他就揣着一个“不为打工而打工,要为发展而打工”的思想,当问及他如何去学习和辨别产品与质量问题时,他说“质量问题是和每道工序的利益挂钩的,只要按照公司的标准去检查,过后每道工序的工人就会找我辩解,这时候就可以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学习到每道工序所容易出现的问题,慢慢的我就从成型、查釉、修坯、喷油、登窑、烧火等所有的工人中学习到什么样的问题归属哪个工序,其实企业中还远不止这些问题”。从一个小白到可以精准辨别产品的问题所在,这期间付出的专注、敬业、不断验证等等都是每个奋斗者需要具备的。
引用:1962年4月7日,雷锋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我们的思想毛病在哪里?
不设定奋斗目标,上班的时候不专心,却一直埋怨薪酬比人低;
做事不认真,不钻研,却埋怨他人或外来因素,一直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人要设定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活得更有精神,对生活更有奔头。有目标未必能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因为他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奋斗呢?
“确定目标,专注行动”这是洛克定律,与螺丝钉精神有诸多相同点。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