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双因素理论

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双因素理论

作者: 念美美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00:20 被阅读0次

概念: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叫‘保健因素’ ,比如员工工资,工作环境,应有的假期。而如果你给一个人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了’,这就叫‘激励因素’,比如假期奖励员工一家人巴厘岛豪华游。

人不会因为得到“应得的”“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则会因为“太好了”,而备受激励。

关系: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激励因素是加速器,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善意,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因素中,需要配合马斯洛理论的五层基本需求,切合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激励政策。

举个栗子:我之前的公司,每年过中秋都会发月饼发油发过节费。这月饼吧大家都嚷嚷着不吃,发了也是浪费。公司决定不发月饼了,员工就炸了锅了,每个员工都反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员工把发月饼当成了‘保健因素’,就是你给我我不会感激你。不给我,我就骂你。

如何利用‘双因素’

1.对于‘双因素’要有明确区分。

保健因素,大概包括,工资、环境、福利、公平。

激励因素,通常为工作带来的表现机会、喜悦和成就感。

2.结合激发善意和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来动态的观察员工在该阶段的需求,制定适合的激励制度。

3.如何防止激励因素,变为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用多了就会变成保健因素,人的适应性很强,属于适应性偏见。所以管理者要把握好激励因素的应用,用‘对比幸福感’来规避。

总结:人很少会感激别人的‘理所当然’,而总是对‘意外之喜’感激涕零。所以无论对人还是管理,都要掌握方式方法,少让别人感觉你对他好是‘理所当然’。

相关文章

  • 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双因素理论

    概念: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叫‘保健因素’ ,比如员工工资,工作环境,应有的假期。而如果你给一个人东西...

  • 双因素理论:从“应得的”到“太好了”

    【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张娜 [打卡日期]:2019.1.1 [学习笔记]: 每年中秋都发月饼,...

  •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的是你应得的,比如说你的工资待遇,你付出了时间和努力所应得的报酬...

  • 刘润商学院072 | 双因素理论,从“应得的”到“太好了”

    01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把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

  • 2020-10-13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认为自己“应得的”,如工资、环境、福利、公平等;激励因素:给予喜出望外的...

  •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员工认为这些是我应得的)2.激励因素(薪资待遇是不是比别人...

  • 韩信:从“应得的”到“太好了”

    今天的课程讲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里面着重提到了影响员工工作的两大因素:“保健因素”、“激...

  • “保健”是基础,“激励”是养料

    双因素理论### 人们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叫做“保健因素”。而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样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

  • 2020-12-08

    如何激励员工 首先,要懂得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区分哪些是“应得的”,哪些是“太好了”。 保健因素,通常包括环境...

  • Kano模型

    双因素理论 满意度的二维模式是从赫茨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发展而来。赫茨伯格的理论认为,满意和不满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双因素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h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