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药膳
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各种疾病也纷至沓来,大家也越发关注健康,各种养生讲座、保健品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各大商场和药店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药品,方便快捷,可是30多年前的上世纪70年代,人们生活困难,缺医少药,可老百姓运用生活的智慧,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也胜利的战胜了很多疾病,且绕有情趣。
我小的时候感觉那个年代的季节交替,四时变迁很有规律,冬天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夏季就是电闪雷鸣,蛙叫蝉鸣,水量丰沛,即使人们有个头疼脑热感冒之类的病症,一般没人当回事要去医院看病,而是采点田间地头,庭院藤蔓里长的植物,花草,菜蔬,用老辈传下来的背方,偏方,照着熬熬煮煮,喝下去,大抵药到病除,效果甚佳。
我的奶奶就是乡间药膳的忠实粉丝,每到夏季来临的时候,她都去药铺买一些土茯苓回来,再去街上的肉铺花上5角钱买一点猪肉(是精瘦肉),和土茯苓同煮,不加盐,熬的肉烂汤浓,我和弟弟妹妹们每人都要喝上一碗。奶奶说夏天炎热,小孩子精力旺盛经常在太阳下跑,不知避暑,这样的汤喝了治热毒,不易生疮痈,这样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可以安然的度过苦夏。
奶奶爱花草,院子里一年四季花木葱茏,但奶奶即使种花栽树也是有选择性的,我记得儿时窗前有一颗硕大的白木槿,盛开时如一团团白色的云雾。我曾问过奶奶为什么不种红木槿,她告诉我白木槿花不但漂亮而且最重要的是治亏症(类似于营养不良)。我这才明白我家的饭桌上经常会出现的木槿花蒸菜和花粥的原因。最让我怀念的是奶奶做的花粥,把盛开的白木槿花摘下,洗净切碎,做面疙瘩时放入小火慢煮,出锅时放些许白糖,入口软糯顺滑清甜,带着淡淡的花香,至今想起来还仿佛唇齿留香。
夏天的庭院和篱笆墙上往往爬满了藤蔓,有丝瓜,葫芦,葡萄,最少不了的一种植物是扁豆,扁豆有白扁豆和紫扁豆之分,奶奶最青睐白扁豆,每到夏末秋初,奶奶把成熟的白扁豆采集晒干收藏起来,每逢我叽叽喳喳问她这个治什么病时,她常常笑眯眯的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等到冬月来临之际,常看到奶奶用宰杀的不下蛋的母鸡和白扁豆一天炖煮,然后叫来家中成年的女眷来喝,家里的小孩子们往往可以跟着啃些鸡骨头,当然乐此不疲。长大后翻医书看到白扁豆的功效:治疗女性湿热带下。真佩服奶奶的朴素的生活智慧,所谓的大道至简,这也算一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