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叔是上世纪60年代,靠着自己的勤学苦读,从农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当年只差几分就被人人艳羡的清华录取。
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叔叔,是在那时候还是男朋友的先生领着他一帮长辈们来我家订婚时。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一排人哗哗的坐在我爸家宽敞的客厅里。叔叔不知道在说着什么,只他一个人站在一边,就像是给在座人员做报告似的,语速平缓,语音语调柔和。连我爸事后都评价叔叔“温文尔雅,知识渊博,无论讲什么都缓缓而谈,让听的人非常舒服。”我第一次心里怀着倾慕崇敬叔叔,觉得男人就应该那样,绅士、儒雅。
婚后数年,每次和叔叔见面也不过是过年过节时的寒暄。偶尔叔叔礼节性的问我近况,我们也只是表面的客套,并不深聊。也许我们的状况,更多是从公公婆婆那里得知。
上个周末,我们一家子正在悠哉悠哉的家中闲玩,先生接了个电话然后说:“有客人要来我们家吃饭,我们要赶紧去买菜准备啦。”听到是叔叔两口子,我感到惊喜又意外,同时也很兴奋。因为心里也喜欢跟这样有学识的人聊天,觉得这样的聊天才有意义。
6年以后,我和叔叔终于深度的交流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话题并不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认为没有必要讨论的,但叔叔能用这么长时间专门来和我谈,我也接受叔叔的好意。
我猜测,叔叔这趟来不会是受婆婆的托吧,先生听了,说我小心眼。
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测,可能是因为通过这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仿佛和我交谈的不是一位有发展眼光、有渊博学识、有独立眼见的当年的高材生如今的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位已近耳顺之年、安享稳定生活,并期望我也这么稳稳的过一生,无论我从事的是否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的普通世俗老人。
“大学教授”的光环没有散发我期待的光华,我为此感到难过不已。没想到,一生努力,从贫苦的农村奋力到光彩的大城市,大学教授所期望得到的,也不过是自己稳定的生活、自己能够安享的晚年。
叔叔用了两个多小时,没有说服我。临走,还给我包了个小红包。我能感受到叔叔对我们的关心,可是我也宁愿叔叔给予我们他的学识和眼光能够支撑他的对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领。
离开的路上,不知道叔叔的感觉会是什么。会不会有挫败和难过,会不会感受到我的倔强而生出的对我不再那么亲昵、直言。。。
而我的感受却很复杂和矛盾。我感受着长辈们的关爱温暖,同时也体会着光环下的失望,对自己要走的路的再一次思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