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推进

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推进

作者: 后窗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16:34 被阅读786次
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推进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中被直译为“criticai thinking”,意思是在严格推断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辨析,抓住事务要领的一种清晰、敏捷的思维方式。“批判性”(criticai)这个词源自希腊文“kriticos,意思是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引申义有敏锐、精明的意思。“kriticos”源自“krinein”,意指作出决断。因而,“批判性”虽然包含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它同样有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批判性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二是分析判别,评论好坏。所以,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分析辨别、判断推理,积极寻求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它适用于一切需要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作出合理决策和行动的地方。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表述为: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他的这个界定在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专家理查德 保罗指出:

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读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动的那些信息的过程。

国际著名批判性思维专家董毓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有如下几个特征:合理性、反思性和建设性。

合理性(reasonabie)的词根是“reason”,源自拉丁文“rotio”,意思是计算、分析、估测。因而,理智(reason)被认为是运用经过训练的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reasoning)被理解为运用经过训练的智力解决问题或确定行动方针的过程。合理性决定就是通过推理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所做出的决定。

合理性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一是不管信念还是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好的理由是关键。二是要有方法和规则,这些方法和规则会决定行为的有效性,决定我们的行为不是乱来或碰运气。这个特点决定了批判性思维是有使用范围的,比如直觉、宗教信仰和爱情,它们不能用经验、逻辑和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描述和解释。

学术研究中的学术论文写作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甚至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反思性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是关于思考的思考,不仅包括对他人思考的思考,而且包括对自我思考的思考。思考他人或自我的思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细致、深刻,是否充足、全面。

编辑的审稿过程实质就是在思考作者的思考质量的过程。学术文章就是作者学术思考的外在呈现,其中包含作者的学科素养、学术视野和学术水准。我们主要看作者就某一个论题的观点是什么?围绕这个观点他有哪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分析论证的?观点是否合理?论证过程是否深入细致?通过这样的思考之后我们判断这篇文章是否符合杂志的栏目要求,如果不符合栏目要求,即使具备上述学术论文要求也是不能发表的。

比如《语文学习》“案例”栏目着眼于课后。主要刊发对语文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论归纳性学术论文,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鲜明合理,论述深入细致,有对教学实践的提炼、总结和提升。5000字左右。既不是简单的教学设计,也不是整理的教学实录。

《语文学习》“备课”栏目着眼于课前,主要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课文,包括重难点问题的阐述,文本结构、语言特点的探究、文本内容的解读等,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述深入细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给一线语文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参考。通常在3000字左右。

编辑在对作者投过来的文章进行审阅的时候,就是要综合考虑上述要求和规则。认为符合的就提交二审,认为不符合的就退回。这个过程运用了分析判断、甄别优劣的批判性思维。符合要求文章要充分认可,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勉强提交,这又是公平公正这一理性精神的体现。我们的承诺就是要对每一位作者负责,对每一位读者负责,对每一位编辑负责。

相比较来说,对自我思考的思考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艰巨。因为它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很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却对自己不甚明了。董毓教授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超越,它促使认识主体自我提升,俯瞰并评价自己特定的思考、观点。”提升反思能力的前提是能站在一个高度上时时回望自己的学术生活,不把审视权完全教给别人,比如编辑或专家。

批判性思维的建设性是指吸收不同观念、寻找一个综合完善的结论、决策的思考过程。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对已有的观念、论证的“资格”予以有意识的审核衡量;另一方面,是在质问已有观念、知识和决策的过程中,根据经验、逻辑和辩证的方法来寻找更好的观念,推进知识结构的更新,作出合理的行动。简而言之,是在解构的基础上积极建构的过程,旨在探索更合理的解决问题之道。

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推进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对这一概念名称的误解。很多人一听“批判”就神经紧张,马上联想到“否定”“解构”等,对它的建设性认识不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方向。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成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想的传播和个人的发展。

其次,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近几年,以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为代表的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成果显著,不论是“中学生思辨读本”的持续畅销、“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如火如荼,还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思辨读写”任务群的设立,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语文学科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对人才是有自己的特殊要求的,一是应变能力要强,二是创新能力要强。未来社会的竞争是素质、学养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有三种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开阔型、广泛性、创造性和想象力,等等;这都是不能等到大学才培养,而要从中小学抓起的。

《语文学习》作为中学语文学术期刊,深感我国母语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缺乏,不论是从众多投稿文章的总体质量还是从高考作文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来看,都能明显感受到师生在这方面的缺失。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批判性思维对人、社会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以自我反思为起步,以理性和开放性为轴的发展认知能力。基于这两点,我们这几年一直关注并倡导批判性思维这一学术思潮,并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图书和举行全国性研讨会的方式来作综合式的全方位推进,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的普遍认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谷振诣 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林柯.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培养及其推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o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