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快。脑卒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口眼歪斜,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麻木、无力,行路困难,半身不遂;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昏厥等。脑卒中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夏季正是发生脑卒中的高危时期,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平时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夏天防治脑卒中有以下几个方法:
1.清淡饮食,注意限盐:对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人群来说,可以多选用含钠量少的食物,多注意选用含钾量高的食物,诸如大米、小麦片、馒头、瘦肉、白菜、菜花、莴笋、冬瓜、苹果等;梨、桃、梅子、紫葡萄等应季水果。清淡为少油、少糖、少盐、少辣,而不仅仅只是少放盐。夏季不宜贪凉,宜食当令蔬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烧烤、戒烟戒酒!

2.初充水分:气温超过32℃时,人体出汗多而致血液浓缩,血液浓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诱发脑卒中。此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每天的进水量达到2000毫升至3000毫升。最好以白开水为主。

3避免剧烈运动:清晨正是血压往上升的时候,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清晨长跑,剧烈运动很有可能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散步是老年患者比较好的锻炼方式。人们可以在吃完晚饭45分钟以后散步30分钟。另外,练太极拳也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4.预防小卒中: 小卒中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这部分人群在脑卒中患者里占60%。由于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气温感觉迟钝,故发生脑卒中前多无感觉,一旦感到“闷热”,最容易被误当成中暑处理。特别是那些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老人,如出现胸闷的感觉,常可能是脑卒中的信号。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一侧肢体无力,切勿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应该及时就诊。

5.不宜擅自减少或停用降压药:夏天气炎热,人体血管扩张,一些患者血压似乎有所下降,于是常有患者自行停掉降压药或自行减少药量,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可取。停药或者减药往往会带来血压的波动,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则更要慎重对待减药。不必盲目地更改剂量,做到随时监测血压,并听从医嘱进行药量的增减。

当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发生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受损,损伤三叉神经极易诱发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真定堂独特的滴耳疗法:三叉滴耳液滴到耳朵眼里,通过外耳道透皮吸收,通过微血管靶向直达三叉神经分支和末梢,祛瘀消痛、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并快速修复受损神经,调经络、和五脏,方法新颖独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