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十二章:杨佳慧学诗

第二十二章:杨佳慧学诗

作者: 会偷故事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08:24 被阅读0次

深圳图书馆,位于城管四处作乱的莲花山前,与一座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音乐厅联结在一起。杨佳慧第一次来,就爱上了它。因为上千位读书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上空中所凝结的那股精神力量,任谁见了心都免不了要怦怦直跳。当她走到图书馆一楼的台阶时,发现不管大的,还是小的,他们都安静端坐在那里,从书本里汲取养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正是她一直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她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

不过,当杨佳慧走到两楼的大厅,看见许多比她更优秀、更漂亮的女孩依旧那么努力学习,刚刚从心里冒出来的兴奋劲顿时间化为乌有。她甚至有了想要离开图书馆的念头。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变化,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她现在拼命学习,结果还是追不上别人的脚步,那么她的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为了不让自己伤到那么大的伤害,她强迫自己变得没那么喜欢这间图书馆。可是,越是压抑这种情感,她就越不想离开这间图书馆。

图书馆,一共有六楼。她沿着两楼的楼梯向上走去,途中见不少人盘坐在书架下。还有,许多端坐在凳子上复习功课。说实话,她并不明白为什么深圳爱读书的人那么多。在她成长的环境里,想找一个爱读书的人,比三条腿的青蛙还要难找。然而,在这里,爱读书的人随处可见。她一边满怀憧憬地望着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从他们身边路过。

“唉,我要是在深圳长大的,那就好咯。”她心里想着,十分懊恼,然后往楼梯的尽头走去。

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她已察觉到一线城市长大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要比农村长大的孩子强太多。就拿前些日子她看见的几个小学生来说,他们在玩《王者荣耀》之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应变能力等等,都令她感到无比的震撼。

与此同时她还发现,李白竟然是个刺客!与其说,震撼了她的世界观,还不如说她与这个世界产生了脱轨。她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纯粹是为了浪费国家的粮食。所以,当她遇到比小朋友更厉害的大人时,杨佳慧只想躲得远远的。

这不,她找到一个四周都没有人的角落,然后双脚盘坐下去打开一本黄色的书。书中向她展示了当代女性放荡不羁的性生活,其中有一句话甚至挑逗了她的神经——不睡够一百个男人,你怎么知道哪个人适合你。

“跟她们比起来,我的思想确实落伍了。”她自言自语地说,“而且还有些老旧。要是我也像她们那样生活......”想到这里,她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觉得自己不该再往那方面想去。

“我观念确实老旧了一些。”她与自己的良心争辩,“但作为一个女孩来说,这样做是对的。”

这时,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向她走了过来。

还没等她作出反应,那人抢先开口说:“你好,我这边是简优派的创始人。请问你有兴趣加入我的门派吗?”

她当时简直一头雾水,简优派是个什么东西?

“倘若更文数十年,不与权贵共缠绵。”那人说,“到头只得诗三百,敢问姑娘还上船?”

“啊?什么意思?”她的脸可谓是写满了问号,根本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她并不明白这首诗代表什么意思,其次她不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些。她向后挪了两步,确定眼前这个人不是因为她说话大声要赶她走的图书管理员后,杨佳慧才把心放下来,仔细打量眼前这位陌生人。

见他身穿白色衬衣和一件长款黑色针织衫,手里还拿着两份刚打印出来的书稿。不管从哪里角度去看,都会觉得他是个文艺青年。所以,杨佳慧当即放下了戒心。想知道这个人,找她到底有什么事。如果是搭讪,杨佳慧当然不会拒绝。毕竟有个男朋友以后,她的生活压力也会降低很多。

“倘若更文数十年,不与权贵共缠绵。”那人又重复了一遍,“到头只得诗三百,敢问姑娘还上船?”

虽然不明白这首诗的内涵,但杨佳慧觉得点头总不会有什么错。于是,她就成了陈可恩收的第一个徒弟。事情是这样子的:陈可恩本想找个安静的位子修改他小说的最后三部分,结果看到一女孩竟然在图书馆里看黄书,真是胆大包天,不把他放在眼里。此刻的陈可恩有着一颗想拯救苍生的心。因此,看到此景,他只想用诗的纯洁去净化该女子。于是,他当场作了一首诗,其含义就是为了能够引渡她。

不等陈可恩解释完诗的含义,杨佳慧已经知道她被误会了。但对此,她并没作任何解释,而是单膝下跪,叫陈可恩一声:“师傅!”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陈可恩细心指导,杨佳慧逐渐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知道诗歌史上几个关键人物。首先是屈原,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次是南朝的诗人沈约,他发现了四声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诗歌的创作中。之后,是南宋时期的刘渊,他编了一本叫《平水韵》的书,也就是后人作诗押韵的参考手册。没有按照平仄要求的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被称为古体诗。按照平仄来写的诗,被称为近体诗。由于近体式讲究格律,又被称为格律诗。

除了这几个关键的人物,陈可恩还告诉她许多在诗歌上有建树的天才。但由于陈可恩采用口述的形式,再加上杨佳慧之前对此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将完以后,杨佳慧就忘了。不过,这一点倒也符合陈可恩的教学理念。诗歌曾辉煌过一个时期,据不完整统计,仅唐朝创作的诗歌就有五万余首。但是,却因为白话运动的贬低走进了衰败期,如今懂得格律创作的人并不多见。

想要再现格律诗的辉煌,就要吸收前人的智慧,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是,却不能将前人的诗深深烙在脑海中,否则一旦你想创作,刚想到一个词,与这个词有关的诗都浮现出来,那么你将陷在前人营造的境界中,无法走出来。作为一名读者来说,当处于一个复杂的情绪中,突然想一首与此时此景有关的诗,以此来抒发你的情感,确实不错。但对于一个创作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你必须摆脱前人的高度,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诗歌。因此,见杨佳慧一学就忘,陈可恩并没有生气。因为没有告诉她哪里不行,她可以进行许多不一样的尝试。这正是诗歌复兴需要的人才。

“师傅,我要怎么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诗歌?”杨佳慧问道。

陈可恩回答:“人啊,一旦幸福了,就会失去对精神的追求。诗歌,它需要的是源源不断地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因此,你要时刻观察生活,在幸福中思念他人的疾苦。”

自从认识陈可恩以后,杨佳慧的生活可谓是充满了希望。尽管她的学历还是停留在高中,尽管她每天还是要干又苦又累的活,但她的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她来说,深圳不再是排山倒海的怪物,而是一座值得赞美的城市。每天上班前,可以看见许多健儿们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挥洒着他们的汗水,卖早晨的阿姨热情款待每一位前来消费的上班族,急着上班的成年人在拥挤的地铁里缥缈思绪。

下班后,可以看见鲫鱼在水池里喘着微弱的呼吸,卖猪肉的儿子在马路边上痴痴地笑着,轻薄的塑料袋在菜市场门口飘荡着。是的,没错,她已拥有审美意识,以及将看到的事物转化为文字的能力。开辟了这两项能力后,陈可恩要求她开始诗歌的创作。而杨佳慧呢,早就手痒痒,想写出一首激荡历史长河的诗歌。她注意到路灯下的野花,没有人去欣赏它们。因此,她决定对其进行诗歌创作。

“野花杂草无人赏,旅客皆谈车与房。”这首诗叫《路边花》,“莫恨青春如白烟,诗家自会品清香。”

写完这首诗以后,杨佳慧觉得自己的灵魂飘到了另外一个国度,爽的不得了。因此,她扑通扑通跑去找陈可恩。本以为陈可恩会赞美她一番,把她誉为天底下最厉害的女诗人。没想到那个家伙却说,写得很一般,回去再好好琢磨词的意境。杨佳慧气得呀,想当场把简优派给灭了。

这首《路边花》里面只包含了一些哲理和观察的因素在内,连最基本的承上启下都没有做到,但这并不能杨佳慧喜欢这首诗。在杨佳慧看来,这首诗是全天底下最美的诗。所以,回到宿舍以后,她把这首诗贴在床边。每天醒来,她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好的诗。她的心情怎么可能不愉快呢。

因此,走莲花北路去上班的人,每天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哼着一首诗去上班:“野花杂草无人赏,旅客皆谈车与房。莫恨青春如白烟,诗家自会品清香。”

诗,打开了杨佳慧的视野。如今不用陈可恩督促,杨佳慧自己都会跑去图书馆学习。因为诗实在太美了,她悟都悟不完。说来也奇怪,好像人一旦变得开朗、自信以后,生活就会对你好点。这不,连杨佳慧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被经理提拔为迎宾接待员,薪资也跟着水高船涨。她把这一切都归功于陈可恩的功劳。是他,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他,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光明。所以,杨佳慧还是很感谢她的这个便宜师傅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从上次在咖啡厅结束谈话后,她就再也没有看到陈可恩了。好像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了吧。也不知道那个家伙到底有没有从拒稿信的阴影中走出来。最近的新闻经常报道,当代的年轻人自杀率比以往都要高得多,因为他们把成功看做一切,忽略了生活里其他的快乐。但愿,陈可恩他还活着吧。不然,她就要背叛师门,重新选个更强大的师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十二章:杨佳慧学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uw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