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如今已经是我们几乎人人手机上都装有的app了,它似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在给用户带来各种新奇体验的同时,微信也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继之前年开始清理营销类公众号后,微信如今又改变设置,增加了朋友圈“只让朋友看三天”的选项。这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互联网自由、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思考与讨论。
在微信隐私设置中,朋友圈有了权限,用户可以选择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全部的朋友圈,在这项功能中,网友们选择最多的是“最近三天”。有人随机查看了20位好友的资料,其中有16位都设置了权限,而有11位设置为“最近三天”没有设置的大多是高龄网友。对于这种现象一些网友开始各种吐槽。其实,新媒体就是一个需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的领域,充满未知和变数,需要一定时间甚至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看出端倪。但其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朋友圈的意义何在?“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它不是营销平台”,这是微信对朋友圈的定位,也是无数人对朋友圈着迷的原因所在。在qq空间、微博先后被各种商业营销、养生指南、八卦秘闻占据之后,微信朋友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卸下戒备、轻松交流、放心倾吐的私人空间。可是,伴随着五花八门的广告推送、真假难辨的寻人启事、陈年腐月的心灵鸡汤、检验朋友的集赞活动、溜须拍马的企宣文案.......朋友圈也渐渐不纯净了。
本来人们以为“三天可见”是属于朋友圈内容“阅后即焚”类似的设置,但是仔细想来,发现原来这功能并没有这么简单,朋友圈跟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好友量的增加,熟人社交反而变得次要了,主要的是新人或者陌生人的社交。所以“三天可见”让用户能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的隐私功能一直在被优化,它在不断提高用户所谓的安全感,而这也与人们常说的“现代社会根本无隐私可言”相对立。其实,从某种方面看,它们正好契合。正是因为无隐私可言,人们才更在意了隐私。
而在设置者的角度来讲,他有让你看他朋友圈的自由,自然有只让你看三天的设置权。这种自由权利应该给予保障和尊重。
有的人在朋友圈里暗自纠结着朋友动态只有三天可见,而有的人则在朋友圈外和朋友喝茶约见了三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