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孩子学习成绩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考试,这一段时间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听,学过的知识是不是能扎实掌握,都会在考试分数上体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考试之后可能有些孩子会说考试太粗心了,这次没考好;试卷太难了,这次没考好;考场太吵了,没考好。外界因素可能影响一次,但还是得从根本上解决还自己学习问题。
如果简单地把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并不妥,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弥补。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小学和初高中来说,重复就是最大的学习利器,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了。
孩子做错题,往往不是因为题目难,就是简单的粗心大意,不够认真。
改掉粗心的毛病,对孩子来说可能会受益终身。接下来就给小学家长们几个建议,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读题目要慢,刚开始不用担心做不完。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注在题目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只有第一遍认真读题,才能充分了解问题,做出准确的解答。
打草稿也要认真,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
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
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用充足的时间检查,从简单的题到难题,拿到自己确定能拿到的分数。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粗心病每个人都能犯,但在学习和考试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文章内容由明兮大语文提供,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