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创作
末代贵族的辛酸凋零,“格格作家”的沧桑咏叹

末代贵族的辛酸凋零,“格格作家”的沧桑咏叹

作者: 归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22:10 被阅读151次
每周要读一本书哦

三句话书评

——正文太长不想看?三句话书评,写给没时间往下翻的快餐人士。

近百年的中国风云变幻,大宅门的衰落牵动人心。

“格格作家”以深厚笔蕴写沧桑咏叹。

不容错过的唏嘘故事,不容错过的“京味儿”行文。


作者简介:

叶广芩,1948年出生北京,现居西安。

至于那一长串的名誉头衔,实在冗杂,归歌就不在这里贴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检索。关于叶广芩女士,其实我只想着重介绍一点。

叶女士是满族人,祖姓叶赫那拉,曾被人称为“格格作家”,尽管她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我之所以仍然想要强调她的这一身世,其实是出于方便理解作品的考虑。

接下来,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说。


故事背景:

《采桑子》所讲述的故事,跨越了民国、建国与改革开放这样几十年的时间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满族贵胄家族的兴衰起落、离合悲欢。故事里有大家族式的辛酸悲剧,亦有小人物式的爱恨情仇;有动荡时代的没落哀音,亦有平凡岁月的市井清歌;有对旧社会旧封建的挖苦批判,亦有对过往生活的向往怀缅。

你一定留意到了我的最后一句话,是的,过往生活。

这便不得不提及叶女士的出身了。“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和真实的家族经历,给了她近距离接触那个“最后的王朝”的机会,也给了她一支难以被替代的笔。拿着这支笔,写出的故事便真实可感,便细致入微,便像是把你也带进了那段岁月里,看秋叶飘零,看冬雪压枝,看又一年的春来花发


关于人物:

《采桑子》这本书其实是由几个故事串起来的,以“我”,即金家最小的格格的视角,讲述了金家后代十四人的不同际遇。每个章节都以纳兰容若《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的句子命名,很是有一番呼应意味。

金家这个大宅门里,人多,故事也多。不论是或朦胧或凄美的爱情,还是不受时代限制的亲情,都在这些看似平淡甚至不堪的故事里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书中主要描写的十来个人物里,没有谁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他们的形象足够丰满,个性也足够鲜明。

由于篇幅有限,归歌便只选了三个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

大格格金舜锦:

金舜锦的故事,是整个家族故事的开篇,也是特定历史时代下的代表性悲剧之一。大格格生了副好相貌,性格却不甚合群,唯一能让她神采飞扬起来的事,便是唱戏。

关于旧时代的票友文化,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总之金舜锦算得上一个有身份的票友。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她与身份低微的琴师董戈相识相交,一度引为知己。但故事往往有起有落,出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这位技艺高超的琴师一夜之间宣告失踪。琴师带走了自己高超的技艺,而同时带走的,还有金舜锦追随艺术的灵魂。

其实我拿不准这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因为他们本就是因戏相识,因戏相知,又是被彼此的艺术造诣所吸引。他们也许仅仅是互相欣赏,也许在互相欣赏之外也有对彼此的爱慕,但那已经不得而知了。毕竟谁都没有明白地表达过心意,而金舜锦,也再找不到像董戈那样的琴师了。

程蝶衣

读完她的故事,我不由地想起了《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当然并不是说二人如何相似,恰恰相反,这两人从性别到出身再到际遇,几乎没有任何重叠的地方。只除了一点——

他们都是戏痴,都愿长活戏中,不复醒来。

所以我常常想,大概对他们而言,戏台上的喜怒哀乐,才是真正的喜怒哀乐。这俗世太腌臜,不如一梦到底,在那方寸之地里,活成一个杜丽娘,一个崔莺莺。

老五金舜锫:

金舜锫是金家排行第五的儿子,大福晋所出,备受母亲溺爱。金舜锫有着典型的世家公子哥儿的形象,聪明伶俐却整日游手好闲,而真正将他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是他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爱好——扮乞丐

这个性格用今天的话来讲叫叛逆,用金家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丢人现眼、大逆不道”了。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公子哥不做,偏要穿得破破烂烂上街要饭,当这个“眉清目秀的叫花子”。

其实在我看来,这算是对世俗的一种挑衅吧,偏要做你看不惯的事,偏要说你听不惯的话。作者在书中说这是一种“世纪末情绪”,“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之举”,又何尝不是带着对这个时代、对这个人物本身的怜悯与悲哀呢。

金家最终与金舜锫断绝了关系,金舜锫终于“自由”了。他住在家人安置的小院里,整日寻花问柳,纸醉金迷,兼营着“乞丐”这项事业,活的颓废又潇洒。他每日一副混不吝的架势,好像很超然,又好像永远也离不开俗世的乌烟瘴气。

他的结局来得很突然,却也很自然,就像是一种逃不开的命中注定。

他因为突犯烟瘾死在桥下,真正“生如寄,死如归”了。

老七金舜铨:

金家十四个子女里,大概就数老七还算是让人省心了。他的形象本不算出彩,书中也没有单独的篇章来讲述他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金舜铨,成了整个大家族里最让我忘怀不了的人物

金舜铨是陪伴着“我”长大的、与“我”最亲近的一个哥哥,断断续续出现在通篇的讲述中。他举止有礼有节,为人处世厚道老实,他爱风雅,爱画画,也爱过一个柳姓的女子。他是个痴情的人,纵然爱而不得,也心心念念了一辈子。他的爱是温和而有力的,他可以为爱挑战世俗,亦可以为爱放手江湖。

就像是水,浸润你,却不愿压迫你。

而我之所以要将他单独摘出来介绍一番,其实还有着另外的私心。

因为在那性格迥异的十多个人里,舜铨的性格,与我最为相像。有点逆来顺受,有点容易知足,说白了就是老好人一个。但我想,我和他都不会羞于说出这个平凡又带着缺陷的自我定位,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愿争抢,不想荣华,不要轰轰烈烈的传奇,只要宁静平淡的生活。

不是没出息,只是懂珍惜;不是拒绝奋斗,只是拒绝浮华。

老七的一生有遗憾,有烦恼,有鸡飞狗跳,也有安贫乐道。

但所幸,该有的温暖,他也有过。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其实像这个样子,也就足够了。


作品特色:

叶广芩最为人所称道的,大概要属她作品里的“京味儿”了,就像一碗正宗的、浓醇的、胡同儿里叫卖的豆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豆浆的味道,更刻印了岁月、文化与地域的特色,品来韵味十足。书中对于生活场景的描写和人物言行的刻画,无不生动传神,字里行间挡不住的画面感,每每都会让我慨叹不已。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便是文中幽默辛辣的讽刺手法,很多时候都能让你拍案叫绝。而笑过那些看似荒诞的桥段之后,作者抛给我们的,往往是意味深长的反思。


文段选摘:

父亲不理那哥儿几个,继续说,别人做乞丐,多是贫而无告,或走投无路,或老弱病残,觍颜求人,原非得已,你这全是自寻苦处,无病自灸,讨厌得很了。鸡知司晨,犬知守夜,你终日舒懒无度,不学无术,混吃等死,哪里还能算做人!

老五不言,只站在那里专心扪虱,搓干泥。

父亲说,你总该干些什么才好,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你下一步是怎么打算的呢?

老五仍不答。

老七说,阿玛问你话呢。

老五这才慢腾腾地说,生如寄,死如归,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哥儿几个听了想笑,看了看父亲的脸色,都忍着。

父亲说,凡做事,要多思量,无为亲者所痛。你的兄弟众多,哪个不能帮你,何苦到外头去讨要?

老五又不答,老七用手捅了他一下,他才突然灵醒了一般答道:莫嫌憔悴无知已,别有烟霞似弟兄……”

关于《采桑子》的介绍与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用。

如果你也有好书想要推荐给我,欢迎留言哦。

相关文章

  • 末代贵族的辛酸凋零,“格格作家”的沧桑咏叹

    三句话书评 ——正文太长不想看?三句话书评,写给没时间往下翻的快餐人士。 近百年的中国风云变幻,大宅门的衰落牵动人...

  • 蔡康永, 末代的贵族公子

    印象中的蔡康永不是一个特别热情洋溢的人,看过他节目的人,都知道在热情如火的小s身边,他显得很冷淡。 甚至有人会说他...

  • 《长相思.男儿当自强》

    朝也忙, 暮也忙。 工作家庭两不忘。 柔情似水长。 历沧桑。 笑沧桑。 生活辛酸皆饱尝。 男儿当自强。

  • 七绝·壬寅生日咏叹

    【题记】 壬寅年五月初,时逢五十六岁生日,感慨岁月沧桑,以诗咏叹。 七绝·壬寅生日咏叹 ...

  • 中国末代皇帝的辛酸史

    溥仪的三次皇帝经历 1917年,民国六年,“宣统九年”。 这一年,6月16日,陈宝琛、梁鼎芬两位“帝师”一起走进毓...

  • 不会凋零的作家梦

    匆匆赶人生的路,难得回首。偶然回首,才发觉身后已是迢迢遥遥二十八年的人生之旅。这条路充满坎坷,尽是弯曲。只因...

  • 畅销书作家背后的辛酸

    昨天参加完签售会,也算是见识到社会的现实。这次签售会,独木舟是带来了一个团队,团队营销。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首先是...

  • 清朝格格:荣华富贵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

    清朝时期,格格是指王公贵族的女儿,以及亲王地位低下的嫔妾,并非指皇上的爱女。格格虽非皇室,却也是皇亲国戚,身份尊贵...

  • 原来大美女关之琳是姓“瓜尔佳氏”

    以前总觉得关之琳身上有一种浓浓的贵族气息,原来她是正宗的“满族格格”,其全名为“瓜尔佳氏.之琳”,她是满族贵族后裔...

  • 【随笔】老照片

    入秋以来下了好几场秋雨,一天凉过一天。夏天的咏叹调还没有听够,秋天的沧桑序曲就来了。也不能说秋天就是沧桑的,更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代贵族的辛酸凋零,“格格作家”的沧桑咏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ki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