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那一定不值得交往。
这句话乍一听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仔细想想却颇有意思。人的基本欲望之一就有吃这一项,在这个物质爆发的年代饿肚子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裹腹,而是如何选择食物?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偏爱的食物吧,即使再不挑食的人,同样是排骨也会在红烧、清蒸、麻辣之间做个排序。然而有些人对此事却始终是矛盾纠结的,红烧不错但是太腻,清蒸健康却太过寡淡,麻辣很爽可脾胃消受不了,于是他们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种选择仿佛都能看到弊端,既然都有遗憾,那索性不选。
不选?是的,不选就不用承担风险和他人的诟病,不用接受惩罚或承担随之而来的种种责任。看上去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人,也是最不负责任的人。
我曾有一个朋友小晶,对吃喝毫不挑剔,看上去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和我这种爱憎分明的人在一起,像个听话的小猫。我们合作过三次,但是每次都以各种琐碎的原因告终,第一次由于人际关系不合被踢出局,中间她经历了一次跨界创业的失败,彼时她回来与我开始第二次合作,没多久她却又以身体原因中断,最后一次她重返职场却又以无法兼顾家庭而告终。我看重她的学习能力,却忽略了这样总在换工作的人其实是可能心理出现了问题。事实上从她大学毕业以来,一直都在频繁的更换工作,创业3次均以各种原因无法持续经营而告终。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她一直在各个行业中无头苍蝇般的试错。她害怕主动去选择,一旦下定决定选择了却又无法承受随之而来的责任和自然后果,于是一切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正如她做事的这种调性,她对人亦是如此。不冷不热,毫无激情,静静的躺在你的通讯录里,从不主动联络,等你去撩时她又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你以为她是块栋梁,但其实她是根浮木。跟她交往像极了喝家里晾杯里常备的凉白开,不好喝也不上火不烫不冰也无味,渴了喝一口,不需要的时候就一边晾着。
怎么都行什么都可以的性格,不会给人际关系带来长久的美好体验。反而是那种对食物爱憎分明,分分钟都能表达出自己喜好的人,交往起来更痛快。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无癖不可与之交”,一个人有特别的偏好才更容易活得洒脱。一个人对食物的选择,也决定了她为人处事的态度。
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一起吃顿饭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