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深夜到今日凌晨,四川马尔康地区接连发生地震,他们说的马尔康那边蹦迪蹦了一晚上,总共12次包括一次6.0级和一次5.8级,联系前不久的雅安庐山地震,感觉像是四川又一次开启了震动模式,不过今天我想说的并不是地震,而是地震演习,由于今晨的地震,学校马上就开展了地震演习,然后进行了全校的地震的安全教育,不可谓不及时,也让孩子们有了对地震避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整个过程让我感觉更像是一种演戏而不是演习,孩子们在从教室一路小跑的过程中有说有笑,最后的问答环节也更像是参加有奖答题,很是热闹。
什么是演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那真是为了如果真的出现演习中的地震、火灾等情况时,大家可以有序撤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想想看我们的学生那是真的没有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对地震他们确实没有那种刻骨铭心般的见识,如果今天凌晨的地震上7级,估计认识就不一样了:
首先,演习不能是被安排好时间的,校园负责安全的部门应该将演习做成常态化,而且是突发式的,可以是上课之间,可以是课间,可以是一次大型活动中间……现在的科技是无法精准预测到灾难发生的具体时间的,就算目前地震预测有一定的进步也最多只能给你不超过30秒的预警时间,所以作为校园中负责学生安全的老师怎么可能在灾难来临来时被提前安排在哪个楼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事先制定好各种场景下的方案不断演练,这个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演习时间可以是每月每周,也可以不定期,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是精确到还要发一个通知说“本周第几节课我们要做地震演习,大家提前讲讲地震避险知识”,你都发了通知还演习啥。
其次,再来说学生的撤离,今天的撤离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发生了地震,如果真的发生大地震,今天2分40秒的撤离就会要了很多学生的命,学生头顶的书也早已经不在头顶,楼道里掉落的建筑物碎片也会砸伤不少,想当年我在512地震中带一个班学生从四楼下来只用了不到30秒。这个差距只有真的发生地震你才能感受到。再有,当年5.12撤离过程中完全听不到声音,大家专注于撤离,全校安静的可怕,我想,演习要能做到这样,才能建立起对灾难的认知,才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