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十二生鲜买了一筐(大约5斤)新疆葡萄玻璃翠。

玻璃翠金莹剔透,形似珍珠,长相迷你,颗粒圆滚饱满,指甲盖大小,有的只有花生米大,宛如一颗颗诱人的红珍珠,入口甜脆。听说玻璃翠葡萄有颗玻璃心,运输途中特别易碎,所以内地很难见到,这是我第一次在天津买到,显得弥足珍贵。

晚上老张回来,边吃边赞不绝口,夸赞葡萄质量上乘。我们俩吃着甜脆的葡萄不由回忆起了与她初次相遇的甜蜜时光。
初识玻璃翠葡萄是在2018年新疆旅游,当时我们坐乌鲁木齐———喀什的列车去喀什游玩。下午在乌市上车,第二天早上才会到达。我们买的卧铺,列车上的卧铺是双层面对面设置,四个人在同一个狭小空间。我和老张上下铺,对面上下铺是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姐姐,乌市人,汉族;她们俩是好朋友,其中一个的爱人在喀什工作,另一个人陪她去喀什玩。
这两个汉族的新疆人非常健谈也非常热情,在火车上拿出好多吃的给我们吃,其中就有洗好的玻璃翠葡萄,我看到塑料袋中不起眼的小葡萄,并不想吃,可是盛情难却,客气地拿起一颗吃到嘴里,当牙齿咬碎这颗“珍珠”的刹那,舌头准确地传递了清甜爽口的信号,犹如炎热的夏天喝了一口冰镇的橙汁,消暑解渴;我情不自禁地问这是什么葡萄?口感真好。她们说:“这是玻璃翠,看见珍珠似的小,但是非常好吃。”

在火车上我们象征性地吃了几颗,但这几颗足以让我们心心念念。在喀什玩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这种葡萄,后来我们再次回到乌市时专门去市场找,也没有找到;我们在回宾馆的路上偶然发现在一个居民区马路边上卖,我们一下买了一大袋,回到宾馆终于畅快淋漓地吃了个过瘾。
离开乌市以后在内地从未遇到过玻璃翠,直到今天与她再次相逢。
因为玻璃翠我们记住了那两个热情的新疆姐姐,想起这两个姐姐就想起她们给我们讲的笑话。
在新疆旅游要经过好多检查站,那时候还没有新冠疫情,所以检查站不是查健康码和行程码的,当时主要是查游客身份证,核实游客身份。
她们去伊犁旅游时,大巴车经过一个检查站,她听见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喊到:“搞二胎的下车,搞二胎的下车……”,她好生纳闷,为什么要检查搞二胎的呢?后来听到导游回复:“车上没有港澳台的。”原来大姐把“港澳台”听成了“搞二胎”,哈哈……
窗外大雨倾盆,屋内品味时光。小小的玻璃翠本身可能没有那么诱人的味道,只是我在旅途中愉快的心情放大了她的美味,今天再次品尝激起了曾经的美妙时光,所以我们可能赋予了玻璃翠特别的味道,快乐的味道。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岁月静好,愿身体健康,得以饱览大好河山,轻松愉悦一生无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