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0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
如果孩子过了10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已经很低了。
那么如何在这个关键期,让你的小孩学会自我管理,敢于承担自我的责任,规划自己的零花钱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小孩爱上阅读。
今天小熊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作者周璐用真实的案例剖析阅读的效果,给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思路,让家长重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用阅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作为家长的你,是否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经常没等你把话说完,就打断你的说教。
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内,就开始玩电脑手机。
孩子想学画画,学习了第一节课,就再也提不起兴趣。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情况的一种或几种表现,那么你就需要关注一下孩子的自控力培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书中分享了女儿的成长经历,女儿云舟小时候上课经常坐不住,作者也没有急于批评她的缺点,而是带着她一起阅读《孩子,先别急着吃糖》。从阅读中,作者跟女儿一起讨论如何克服急躁等毛病。最后,母女一起想出了两个办法:
1、自控力提升表
女儿在课堂上一节课没讲小话,自控表上计3分,两节课没讲话计4分,一学期后,女儿的自控力表累积计分居然达到了70分。
2、打造美丽计划
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特别在意自己的容貌。为了让女儿更加自信和阳光,母女又开启了“美丽计划”,比如告别零食,只吃酸奶和坚果、饭后散步、聚餐时不暴饮暴食。
孩子自控力变强了,学习生活能力也提高了,家长也省心省力。
二、用阅读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
责任感从不是一句空话,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靠的不是说教,而是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书中以“中国少年作家杯”获奖选手潘幸泉为例,15岁的她发表这一番感言:
“作为新时代的文学青少年,我们要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拿起手中的笔,歌颂真善美,鞭打假恶丑。希望从我们的笔尖流淌的文字,能够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
看到这段话,普通的家长肯定会汗颜,成年人尚且都没有这么深的觉悟,一个15岁的小孩的精神层面居然能达到这么深的高度。究其原因,幸泉妈妈是这样解释的:
“幸泉之所以有一颗丰盈的心,心中有大爱,是缘于读书,缘于在她的人生关键时期,优秀作家们对她思想的引领,对她品格的塑造。而做公益就是阅读后开的花,结的果。”
是啊,这位有智慧的妈妈善于从阅读中激发孩子心中的大爱。还懂得知行合一,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整理房间、床铺、书桌;还做些小公益,比如在校做协管,和同学一起清理校园外道垃圾,收集玩具送给贫困地区小孩。
你看,什么是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看最好的榜样,而是给他/她具体可以努力的目标。
三、用阅读培养孩子的财商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金融素养教育中有“时间窗口”的现象,对3~5岁儿童的财经素养的培养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6~12岁孩子的教育重点应放在财务习惯和规范的养成,13~21岁则是学习金融知识和提高决策技能最有效率的时段,一旦错过时机,后天补课事倍功半。
在中国,对儿童财商的培养已经愈发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作为普通家长有没有好的办法提高孩子财商教育呢?
书中分享了作者对女儿简单有效的财商教育法。一开始,作者并没有跟女儿讲述理财这些大道理,而是和她一起去看《小狗钱钱》。读完以后,让女儿自己写下自己的三个计划:
1. 暑假去希腊旅游,参观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 买笔记本电脑。
3. 给联合国基金会捐赠500元。
这三个计划都需要金钱来支撑,那么聪明的妈妈怎么来上这堂财商课呢?
原来作者很早就做了一些准备:女儿从小爱阅读和写作,作者把孩子平时写作中获得的稿费、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一起存入女儿的银行卡。
当作者把银行卡拿给女儿,告诉她卡内的余额时,女儿很惊喜。但是,作者马上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孩子写一份理财计划,让她满意才能通过考核,顺利拿到银行卡。
女儿经过一番思索后,写下了3个好办法:一,利用自身优势,向媒体投稿挣钱;去跳蚤市场利用旧物换钱;利用个人微信公众号打赏、流量挣钱。
作者对女儿的表现很满意,于是母女一起又做了详细的长远理财规划:
1. 买一份教育保险,为未来储备教育基金。
2. 投资一份人民币理财产品,让鹅下金蛋。
3. 从现在起,规划自己的零花钱,做消费计划。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让孩子接受一种无意而为之的财商训练,孩子的财商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记
在周璐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妈妈,不是虎妈,而是懂得教育理论实践相结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