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总结了使国家陷于危险根源的四种情况,其实归纳起来只有一点,那就是国君不懂得驭臣之术。
哪四种情况呢?韩非论述道:“是以群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彼圣主明君,不适疑物以窥其臣也。见疑物而无反者,天下鲜矣。故曰:孽有拟适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也就是说,群臣闲居时加强自身修养,办事时尽力守职;没有君主的命令,他们便不敢自作主张而乱说乱动。——这是圣明君主用来驾驭臣子的办法。其实自古那些圣明的君主,他们通常都是不局限于在可疑的事上观测臣子的;而是见到可疑的事而举一反三和弄清真相。这样的君主当然是很少见的了。所以说:庶子中如果有和嫡子行事一样的人;配偶中如果有和正妻尊荣相等的妾;朝廷中如果有和国相权势相同的大臣;臣子中如果有和君主地位相似的宠臣等等。上述这四种情况,都是使国家陷于危险的根源啊。所以韩非得出结论说:内廷的宠妃与王后如果并列,外朝宠臣与君主如果争权,庶子与嫡子如果同权匹敌,大臣与国君如果地位权力相等,那么这些都是通向祸乱的必由之路啊。
紧接着,韩非又引用《周记》曰:“‘无尊妾而卑妻,无孽适子而尊小枝,无尊嬖臣而匹上卿,无尊大臣以拟其主也。’四拟者破,则上无意、下无怪也;四拟不破,则陨身灭国矣。”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周记》上说:首先不要抬高妾的身价而压低正妻的地位;其次不要降低嫡子的地位而抬高庶出者的身份;第三不要推重宠臣而使他们与上卿匹敌;第四更不要因为尊敬大臣而使他的权势与君主相当。上述这四种混淆上下关系的做法,国君一旦搞清楚了,则国君便就无后顾之忧,而臣子们也就没有邪行念头了;但如果国君仍然搞不清楚这四种关系,最终则必会落一个身死国亡的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