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间发现了《杀戮之病》这本书,本着自己对恶趣味和重口味的喜好,欣然捧起Kindle开始阅读。然而越读,越觉得这本书似乎已经超过了某种我所能承受的界限。作者,即我孙子武丸,在代入到变态奸尸杀人狂的视角后,将个中细节写的惟妙惟肖。他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个角色中,通过内心的独白,来让读者越来越走进这个变态的内心。
这本书里牵扯大量的凶杀,强奸,碎尸,有一些镜头和画面简直是在你想象之外了。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道,说那句最为经典的总结语:“小日本真是变态。”
可是真的是他们变态么?难道大陆这边就没有发生丧心病狂的案件么?甚至于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正常的生活么?瞧瞧每天早上新闻中传递的内容吧,似乎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全部都成了孩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死去的新闻。有在公交车上被闷死的,被奸杀的,被虐杀的,人们那因为长期盯着屏幕已经明显凸出的眼球上下翻滚着,像是一个吸毒多年的瘾君子不断在荧光屏中寻找着能够让自己迅速感慨的内容。残酷的新闻到底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提供一个能够完善某种制度的机会?还是仅仅让所有上班族们的一大早都能通过血淋淋的照片兴奋起来。我想要一个诚实的答案。
是的,是兴奋起来。当我打出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武断。但如果仔细回忆一下,你身边的同事在跟你谈论这些新闻的表情,那表情是庄重肃穆的吗?那表情是悲痛伤心的吗?如果没有这些,还剩下哪些?请再往记忆的深处摸索探寻,是不是那个向你走上前来的同事,手里捧着咖啡杯貌似暖手的悠哉悠哉的同事,在说这些新闻的当中或者结尾处,在留下一声无奈的“唉”的叹息后,嘴角轻轻上扬,甚至于开始笑了起来呢?是的,是笑了起来。笑的动机无怪乎自己又充当了一次社会的批判者,社会的法官和制裁者,起码是在精神上。因为自己只是旁观者,所以也就无怪乎那些真实的血淋淋的照片给受害者造成怎样的影响了。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阅读新闻,来不断的打听见识人性的下限,以一种猎奇的心态来面对的话,那么似乎跟口中不断被鄙夷的日本人相比也没什么区别吧。只是国人,在面对这些事情上,有点儿暧昧有点儿虚伪罢了。
我觉得,虚伪还是少一点吧,如果总是摆出一副既不垂青于它的姿态,却又在盖住眼睛的指缝间望过去,那不免会遭人耻笑。那只是一个不愿意将幕布掀开将黑暗昭示天下的虚伪道德家而已。面对那些腐朽的,肮脏的,臭气熏天,蚊蝇萦绕的垃圾堆,要说最正确的心态,只能是以最坦荡的心态来面对,以手术刀去瓦解它的构造,分析它的来龙去脉,让它在阳光下瞬间汽化。
以前在 Twitter 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学习英文像是在攀爬一座高山,公平正义,湛蓝清澈如天空,翱翔寰宇如苍鹰。而学习日文,就像是潜入海底,那黑暗的,充满未知生物的海底。你要去探寻每一个角落,把那些异常,扭曲的生物收集到瓶瓶罐罐中。所以,也请不要对日本的文化抱有什么鄙夷之心,目前大陆的很多人,其内心黑暗的不乏少数,当然在虚伪这门功夫的修炼上,也不遗余力。
重新说回新闻这个行业,在我看来新闻所提供的基本职能一个也没有。它们既起不到什么监管政府的作用,也无法提供一个公平交流辩论的平台,它们缺少一群具有真知灼见,能够规范教导大众的意见领袖,它们充其量做的最多的,一是当肉身大喇叭,二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新闻娱乐大众。如此而已。
所以,每当看到苦难者的新闻被新闻从业者拿出来消费,我就感到愤怒。
也许,是我太偏激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