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厄学晏殊16个笔记

解厄学晏殊16个笔记

作者: 小二王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3:46 被阅读0次

点评

推荐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南昌进贤县)人,北宋政治家、婉约派词人、诗人、散文家。

晏殊,不仅是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名句,并开创婉约词风的宋朝十大词人之一,还是宋仁宗恩师、身兼军权和相权的宰相,同时,也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孔道辅、富弼、韩琦等名士的栽培和荐引者。晏殊五岁能诗,有“神童”之称,14岁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

晏殊少年入仕,一路升迁,官拜宰相,位极人臣。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缘于他深谙解厄脱困之道。

厄,读音è,厄运、困厄、困苦危难之境;解厄,解厄脱困、逢凶化吉。

遭逢厄运、身陷困境是人生常态,抱怨和逃避不是出路,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解厄学》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

《解厄学》,是一部指导如何解厄脱困、化凶为吉的著作。全文800余字,分为八卷:

藏锋 卷一隐智 卷二戒欲 卷三省身 卷四

求实 卷五慎言 卷六节情 卷七向善 卷八

第1章 藏锋

身陷困厄,是人生的常态。

锋芒毕露,会使困厄加剧。

想要人生之路平安顺遂,应收敛锋芒,不显摆才学。

上位者招揽贤士,一旦成功就会改变心态。

下位者求取富贵,达到目的就会骄傲气盛。

不懂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以相处。

仁德的人不追求虚名,真正的仁德是品行尊贵。

明智的人不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

勇敢的人不逞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勇于内敛。

人生道路充满了艰辛,虚名浮利不值得去追求。

>>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第2章 隐智

善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

暗中使用智谋可以无敌,智谋败露就不会有功效。

不为自己谋利,是君子的智慧。

不让自己吃亏,是小人的狡黠。

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忧忠义的缺失。

上司只希望下属忠诚,能力才华是次要的。

下属要注重忠厚诚实,讨好技巧是次要的。

不能明白对方的心理,困难就难以停止。

愚昧的人显摆智谋,是愚蠢的行为。

智慧的人纵论智谋,就会带来灾祸。

>>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第3章 戒欲

贪欲过大则易失根基,心胸宽厚则少有怨恨。

有所喜好但不要过度,固执地强求易招灾祸。

高尚的人修身养性,能够躲避灾祸。

卑鄙的人毫无忌讳,往往送掉性命。

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有死与生的差别。

治理贪腐要严厉处罚,不能对其宽容。

惩戒淫欲要使其羞辱,不要帮其隐瞒。

扫黑除恶要斩草除根,不要对其仁慈。

遏制欲望要靠修德,务必时时警诫劝勉。

颖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

>> 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 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第4章 省身

自知的人不会身陷窘境,看透世事的人不会奢求。

人有差异,命运不同。

物有分别,情态相近。

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他人一样,重大的计划不会有失误。

计谋跟不上事情的发展变化,没有深入考察就不会成功。

人心叵测多变,不深入思考就不能揣度透彻。

俗人不可亲近,不遵从礼法关系就难以维系。

忧虑品行不端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相安长久。

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永处吉祥。

>>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第5章 求实

目光长远的人务实,谋取近利的人虚浮。

众人追捧的事要警惕,自己喜欢的事要积极主动。

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本质。

不过度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损失结果。

人没有天生是卑贱的,除非自暴自弃。

大的智谋没有伪诈,因为顺应天理规则。

小的智谋不讲仁德,因为违背人情事理。

不要忧虑缺少识见和观察力,要忧虑不能学习进步。

辛苦劳累但收获很少,这不是求实的过错。

清闲安逸但收获很多,这才是求实的主旨

>>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第6章 慎言

言论可以招灾祸,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

话语带来的弊害,全在于听者随意取舍。

君子不会说假话,说实话又会让人不舒服。

小人不表露真心,喜欢伪装以遮掩真面目。

听其言可知其心志,其行为也就可以判断了。

尊贵的人应该谦虚不要骄傲。

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放肆。

一个人没有诚信,他说的话就不能听信。

不知道机密就不会泄漏,人身会很安全。

不回避亲属使秘密泄漏,会招来大祸患。

>>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第7章 节情

知书达理就可摆脱情感困扰,

抑制习性才能保持品行端正。

纵容亲属就会暴露私心,将会招来不容。

纵容朋友就会显得愚拙,不是明智之举。

滥施同情就会显得幼稚,并非忠厚本意。

上天愤怒就会施加灾难,世人愤怒就会制造伤害。

君子戒忌悲伤,小人戒忌忧思。

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

受宠幸不能全仗容颜,从承受尊荣可看出人品。

有情义不能倚仗谄媚,忠信坚定可以维持和谐。

>>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

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纵亲见私,不容也。纵友见拙,不智也。纵怜见稚,不厚也。

    天怒成灾,人怒成害。君子戒悲,小人戒忧。不舍之情,羁身也。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第8章 向善

吉祥有原因,幸福有源由。

上天佑护善良的人,因其领悟了为善之道。

语言善意的人未必心善,要观察他们的行为。

语言凶恶的人未必凶恶,要审视他们的内心。

虚名不要轻易相信,务实之心不能懈怠。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

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夺。

利益可以求取,道义必须坚守。

恶念能影响愚昧的人,不能迷惑智慧的人。

善良贵在真诚,不在乎方法。

>>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遵可守。

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名勿信,实勿怠。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小人亦友,不辍其争。利可求,遵可守。

    恶惑愚不惑智也。善贵诚不贵法也。

相关文章

  • 解厄学 北宋 晏殊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

  • 解厄学晏殊16个笔记

    点评 推荐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南昌进贤县)人,北宋政治家、婉约派词...

  • 解厄鉴——晏殊

    1藏锋 显露锋芒,是使困厄加剧的原因 减少嫉妒 不轻易展示才学 当权者不是因为爱而爱,而是因为用而爱 警惕有名,珍...

  • day2 2022-07-29

    《解厄学》晏殊1-11完 篇幅不长,一共八小节。标题足以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作者是晏殊,里面内容都是文言文的形式,...

  • 解厄鉴     -晏殊◎北宋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

  • 《解厄鉴》:消灾解难、一生平安!

    北宋晏殊,见识高明,精通避祸解厄之道,因此一生富贵平安。 他著有《解厄鉴》,提出了消灾解难的8个要点,这8点都体现...

  • 【生命之道研修堂.今日功课】

    【生命之道研修堂.今日功课】 引文: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 《解厄鉴》宋•晏殊...

  • 2021-04-19

    今天分享几首晏殊的诗!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 北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 。 泪滴春衫...

  •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泪滴春...

  • 初学写作不知如何下笔?教你5个方法搞定素材,1个模板搭起框架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宰相晏殊的曾孙晏景初做尚书时,外出游玩,回来天色已晚,肚饥难耐间,找到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厄学晏殊16个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v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