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朋友的孩子本来要出国,因疫情延误至今。孩子在家很苦恼,但又很想去国外留学,问我意见。我说,抛开疫情不谈,若孩子实在很想去留学学习,结合频频出现的留学生被害事件,我只想说三句话:一,安全和健康第一。在你不知人时,也就是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不要用你的善良去帮助别人。二,学业有成。三,学成回国。
"患不知人",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在孔子看来,"不知人"问题很严重。这里的不知人,并不是说不认识某个人,而是说我们对某人的人品、志趣、见识等了解得不够准确,对其人的性格、情感、才干了解不够全面。也即是说,对人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把事情托给其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我们可以看到媒体报道的留学生遇害事件,大多都是因为凶手利用了被害人的善良,将其骗到了封闭空间杀害。心理学说,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所以,对于身在异国他乡求学孩子们来说尤其要注意,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要用你的善良!

赵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廉颇率赵军在长平阻击秦军。之后不久,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罢免廉颇,启用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非常了解儿子,知道儿子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去向赵王请求不要任赵括为将军。但赵王不听,由于对赵括才干缺乏准确认识,结果导致长平惨败,40万大军被葬送。

近几年刚刚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里面的男主角叫黄歇。历史上还真有其人。春申君名黄歇,因深受楚王信任,担任楚相。当时,有个奸诈的赵国人名叫李园,投到春申君门下,并骗取了春申君的信任。他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待妹妹怀孕后又教唆春申君把妹妹献给膝下无子的楚王。他的妹妹果然生下太子,他也因此赢得楚王的信任,得以参与朝政。李园得志之后,生怕自己的丑行被春申君公开,便豢养死士,准备杀了春申君。楚王病重之机,门人朱英提醒春申君,李园将有阴谋。因为对李园的品行缺乏正确认识,春申君并未把朱英的警告放在心上。不久,楚王病危,召春申吾议事,李园在宫门设下埋伏,杀害了春申君。
不知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所述,把无能者当成干才,把坏人当成好人,遭受不可挽回巨大损失。第二种情况则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把才能卓著之人当作庸人,如此同样会造成恶果。比如上文所说的赵王,把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看成胆小鬼,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后果我们都知道了。明朝末年,后金大军对中原虎视眈眈。明军督师袁崇焕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率兵驻守宁远,使后金军无法施展。可悲的是,有眼无珠的崇祯皇帝竟把袁崇焕当作奸细,凌迟处死。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最终为明朝招来灭亡之祸。
不了解他人是正直还是邪恶,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果十分可怕。所以,孔子才强调"患不知人也"。
曾有位朋友发在读书群里的文章,讲的是一位老板的看门人故事。他每天的职责就是为老板开车门。每次都和老板打招呼,但老板从未回应。有一天,老板看到看门人在别墅区外的垃圾袋里寻找食物。但是,老板连正眼都没有给看门人,就好像他什么都没看见一样。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之后的每一天,看门人总能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一个非常干净的纸袋,里面放着包裹完好的食物,像是有人刚从超市里买回来的。他没有理会是谁放到这里的,直接拿走了纸袋,心里非常高兴。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老板出事以后就没有了,于是看门人很愤怒,认为自己不能养家糊口了,要去找老板娘讨说法加薪,否则就辞去看门人的工作。看门人告诉老板娘后,她很吃惊,问我,为什么在过去的两年里没有抱怨过薪水低?为什么突然薪水就满足不了现在的生活?看门人编了很多理由,都不能说服她。最后,告诉她食品袋的事情。老板娘问看门人什么时候食品袋就不再有了,看门人告诉她是她丈夫去世后。在说出口的那一刻,看门人然意识到,老板去世后,纸袋立马就不见了。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正是老板提供了这些食物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看门人从不认为一个从没理会过他的人会如此慷慨!老板的妻子突然哭了起来。看门人安慰她,同时对要求加工资的事情抱歉。真的不知道是她的丈夫为他们家提供了饭菜,并告诉她我会继续做一个看门人,而且很愿意服务他们。老板的妻子慢慢止住了哭泣。〝我哭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知道我丈夫每天为七个人买食物,我已经找到了六个,这些天我一直在找第七个人。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从那天以后,看门人又开始收到装满食物的纸袋。但这一次是他的儿子送到看门人家,交到看门人的手里。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看门人向他表示感谢,他都不回应,就像他的父亲一样。直到一天,看门人用很大的声音说〝谢谢〞!老板的儿子回答他,当我不能回应你的时候,请不要感觉受到了冒犯,因为我的听力有问题。他的听力有问题,就像他父亲的听力一样。
我们总是在不了解别人的故事时,做出评判。这是最容易犯下的错!这就是患不知人也!
很多人都有自视才大的心理,总是怪别人不了解自己:我有满腹经纶,我有一身学问,为什么老天爷降生了我,却又不委我以重用?别说我们凡夫俗子,就连孔子的那些高徒,不也在闲居时常常抱怨"不吾知也"吗?可见,迫切的希望"人知",有着浓烈的功利味道渗透于其中,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
其实,别人不了解你,你还是你,于你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我,不值得忧虑,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正邪。如果你不知道他人的是非正邪,又怎么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你又怎样去与之相处?你不知晓了解别人,就犹如在漆黑的茫茫田野里摸索前行,你辨不清楚东南西北,你不明白何处有沟坎枯井,你不知何处会向你伸来棍棒绊索。不知人,遇到那些无耻之徒你就会被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古诗源·盥(ɡuàn)盘铭》说:"与(yǔ)其溺于人也,宁(nìnɡ)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世上什么最可怕?自然灾害可怕,我们离它远点,还可以顺应它的规律;妖魔鬼怪可怕,但邪不压正,鬼怪终究是怕人的。世上最可怕的是小人之心,是他人替你挖掘的连环陷阱,因此活在世上首要的是必须有一双辨识人心的慧眼。
(2020.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