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学习了《寄邹谦之书》,学完这篇文章,我们要认清好胜心乃致良知之患,我等后世之人应各去胜心,取善相下,务在共明此学,以此循循善诱,自当各有所至。
好胜心是人欲的一部分,它因过分展现个人的优越感而致使良知不明,甚至会对他人造成伤害。阳明先生说过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好胜心也只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过人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好胜心萌发,就会“明明其说之已是矣,而又务为一说以高之,是以其说愈多而惑人愈甚”,就是不认同别人的正确,不肯承认别人的能力,非要处处表明我更正确高明。
生活中,因好胜心得意满足,则极其容易滋生傲慢心,如得不到满足,则容易生懊恼心。所以,因好胜心导致的结果正反都是一种负面情绪。傲慢就不会谦虚,就看不起周围的人,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终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懊恼则会心生嗔恨,进而产生自卑情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学习阳明心学,首先在于完善自我道德修养,进而能够影响他人,个人言行中表现出的替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的外显,若心虚神明,温良厚重,就会面带婉容,谦卑含容。我们常说三十岁以前的容貌是爹妈给的,三十岁以后的面相却是自己修的。俗话也说鹰鼻鹞眼不可交,矬子杀人不用刀,这话确实有点道理。
在这个趋利的时代,我们都见惯了一张张算计防范而紧张的面孔,这是现实,阳明心学经世致用指导我们不能因此而隐身遁世。想想阳明先生,即使在生命可危之时,也仍然没有放弃对成圣的追求,设若发光危险,那就摸黑生存,念念存天理,久则自然心中凝聚。
——摘自杨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