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名称;八角茴香

别名;大茴香、大料、舶茴香、八角大茴、大八角、八角。
常绿乔木,属木兰科植物,高10余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被柔毛,叶脉羽状,中脉下陷,侧脉稍凸起;叶柄粗壮。花单生于叶腋,花圆球形,淡粉红色或深红色,花柱短,基部肥厚,柱头细小瞢荚果成星芒状排列,幼时绿色,成熟时有红棕色,星状体径约2.5~3厘米,开裂。种子扁卵形,棕色有光泽。第一次花期2~3月,果期8~9月。第二次花期在第一次果期之后,第二次果期为翌年2~3月。果实采摘后,微火烘干,或用开水浸泡片刻,待果实转红后晒干。
一般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贵州、台湾等省区。此物多生于温暖多雾,湿度较大的山地。
味辛、甘,性温。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医书精选药方
一:八角根皮。
用法:研炒研为细末,每服10克。早晚用黄酒冲服。
主治:内伤腰痛。
二:八角根。
用法:焙干研为细末,和糯米饭一捣烂敷患处。
主治:无名肿毒,痈疽。
三: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子15克,生葱白,五苓散。
用法:茴香、大麻子同炒后,去除大麻壳,研作末,生葱三七个煎汤,调五苓散服。
主治:大小便皆秘,腹胀气促。
四:八角茴香,小茴香各100克,乳番少许。
用法:水煎服取汁。
主治:小肠气坠。
五:八角茴香6克,木香6克,丁香6克,白豆寇10克。
用法:共炒研为细末,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主治:胃痛。
六:八角根皮6克,黄酒,红糖。
用法:八角根皮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后服。
主治:跌打损伤。
八角茴香,不但有以上功效,而且在临床上也有应用。
1.温胎饮(《苏丹玉案》卷五)主治阳气虚寒之妊娠腰痛。北五味子6克,八角茴香6克,蕲艾6克,牡蛎3.6克,川芎3.6克,生姜3片。水煎服。
2.香辣酒(《万病回春》)治小腹冷痛、疝气疼痛等症。南木香10克、小茴香10克、八角茴香10克、川楝肉10克、白酒200毫升。将上述药物研成粗末后,投入锅中炒香后,加入连须葱白5根,再加水一碗,候煎至半碗水后去渣,与酒相合,再调入少许盐,即可饮用。每日二次,每次10毫升。
它的作用很广泛的,下面摘录几篇其他医书上的记载。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4~9%,一般约为5%(果皮中较多)、脂肪油约22%(主存于种子中)及蛋白质、树胶、树脂等。挥发油中主要成份为茴香醚(anethole)约80~90%,冷时常自油中析出,其余为d-蒎烯、l-水芹烯、α-萜品醇及少量黄樟醚、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叶含挥发油,油中含茴香醚、茴香醛等。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八角茴香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用于呕吐,腹胀,腹痛,疝气痛。
【用法用量】 1~2钱。
【备注】同属植物中有些品种的果实,具有毒性,误食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应加注意。有毒的果实,外形虽与八角茴香相似,但也有区别点,主要为:蓇葖果发育不规则,形体较小,果皮外表颇缩皱,每一蓇葖的顶端较尖锐,成向上弯曲鸟嘴状,果梗平直。臭如树胶状,味不佳而苦。有毒物质为莽草毒素(shikimitoxin)、莽草晶毒素(shikimin)等。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同属植物莽草的果实,形状与八角茴香非常相似,极易混淆。莽草果实有毒,不可误用。其主要区别点为:莽草果实较小,蓇葖一般长约7~10毫米;其尖端呈向上弯曲之鸟喙状。果柄多垂直,常脱落。带树胶样气味,味苦。
【炮制】
筛去泥屑种子,拣去果柄杂质。
《本草蒙筌》:"盐酒炒用。"
【性味】
辛甘,温。
①《品汇精要》:"味辛甘,性温。"
②《本草蒙筌》:"味辛,气平,无毒。"
③《本草通玄》:"性热。"
【归经】
入脾、肾经。
①《本草蒙筌》:"入心、肾、小肠、膀胱。"
②《本草求真》:"入肝、膀胱、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①《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疗痛。"
②《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③《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④《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得配本草》:"多食损目发疮。"
②《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
【附方】
①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②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③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④治腰痛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⑤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⑥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焮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摘录】《*辞典》
这里说的八角茴香应该是大茴香,我好像没见过,小茴香倒是见过,但不是树,只是一株植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