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TV是王思聪创立的以线上直播为主的平台,2015年上线曾经火爆一时,直到2019年3月8日官方宣布,熊猫TV服务器将关闭。
是什么让一家明星公司走向了破产清算?
答案是没有拿到融资。
熊猫已经账上已经缺钱很久了,公开的最后一笔获得的融资还在2017年。

融资情况参考:天眼查
今年3月7日晚,熊猫直播创始团队成员兼首席运营官COO张菊元,在公司内部群发长文称从2017年最后的融资之后长达22个月的时间内,都没有任何外部资金的注入,管理层至少找了5个潜在投资方和多种方案,但最终都没有能解决资金缺口。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家明星公司没有拿到融资,最后走上了破产清算呢?
1、没能创造出持续、稳定、独特的价值
这里的价值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用户的价值,一部分是对平台和投资方的价值。
1)在用户方面
15、16年直播是一个大风口,猪都能飞上天的那种,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涌现出来。直播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消遣娱乐的需求,几个大平台的月度活跃用户巅峰时期能达到1000万。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的明星主播,平台加上各类超管、工会、管理员,形成了一个个小生态圈子。在这方面,直播是有其独特价值的,熊猫更是做的还不错。
2)对投资者方面
投资者更实际,忽略掉繁荣的景象,会更看重投资带来的回报比。而熊猫一直是一个烧钱的公司,或者说整个直播行业都是。
整体说来海量的用户直播数据,导致对带宽和服务器的要求极为严格,另一方面主播的签约及薪酬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在早期,大家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都在进行烧钱圈地,而持续了两年之后,需要寻求变现了,熊猫却没有跟上,依然是那个会花钱的平台。
这和熊猫的早期CEO是王思聪有很大关系,背靠大金主不缺钱,没有太多进取心和危机感。
投资者看不到回报的潜力,自然很难去投钱。
2、没有构建出很深的护城河,行成核心竞争力
坦白说个人认为直播行业没有核心能力,基本的直播技术和运营没有那么的重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直播平台非常依赖主播,哪里明星主播多,流量就去到哪里。
所以真要说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明星主播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造星能力。
熊猫早期有王思聪的重要站台,加上重金,吸引了一大批明星主播入驻,但随着后来资金的困难,加上其他直播平台是的挖墙脚,逐渐走了一大批主播。
外部没钱引进,而熊猫内部又缺乏造星能力,只能看着明星主播逐渐减少。
反观大平台斗鱼,经受了很多次的挖墙脚,但总能在自己内部又培养选出一些新的主播顶上,造星能力很强。
3、未能实现复利效应
通过深耕自己的业务,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迭代,达到复利的效果。我们看下熊猫,其实这块做的也不好。
前面简单说到,在商业变现上,熊猫是比较迟缓的。背靠金主,进取心不足,缺乏创新动力。
熊猫主要依靠,流量带来的平台广告,以及用户的礼物打赏,但虽然观看的用户很多,真正花大价钱打赏主播的并不多,运营侧又没有做太多相应的转化活动。
反观斗鱼,在直播运营这块做的和投入,也作了很多尝试,各类礼物打赏活动层出不穷。
4、组织管理能力短板
熊猫早期是以王思聪团队为主,之后360的资本投入,也带来了一批高管。
两部分人没有形成很好的协作状态,反而不断传出一些负面的新闻,有内部员工爆料内部管理混乱,两派内斗严重,公司效率低下。
在王思聪重心不在熊猫后,双方开始失衡,内部管理问题加剧,整个公司人心涣散,人浮于事。
比如曾有位主播想做一次北极户外游,但被熊猫运营人员制止了,理由是播户外太麻烦,每天还要进行换图预告,不如继续在家直播,大家都方便。由此可见一斑。
5、直播行业洗牌
直播行业经历了两年的烧钱圈地,大量平台关站之后,开始有尘埃落定的倾向,尤其在业内两大平台斗鱼和虎牙被腾讯投资,更是加剧了洗牌。
整体来看,熊猫的内部问题加上直播行业整体不景气,商业模式尚需探索的情况下,拿不到融资,进而破产清算,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