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暗网与互联网自由

暗网与互联网自由

作者: 大时代的小访客Pluto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23:19 被阅读170次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即,你能看到的互联网内容只有只有4%,剩下的96%的内容都存在于一般人看不到的暗网当中。这个数据来源未知,暂时可考的出处是著名当代美剧政治学《纸牌屋》里的一句台词。

尽管用膝盖想都知道4%这样的数据是不可能的,但看客一般不会关心到底真假。很多时候我们看那些渲染暗网如何恐怖神秘的文章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隐秘的窥视心理,一个事物越神秘越带有恐怖色彩也就越能吸引眼球。所以哪怕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在这类文章面前也乐于降低自己的智商,纷纷发出“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黑暗的角落”、“还是祖国安全”这类惊呼。

社交网络上的人们似乎每天都活在惊呼中,如果在大家惊呼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插了一句“暗网根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是下载个Tor的事”那显然就是扫大家的兴了。

有两件事是最不可原谅的,一个是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是扫兴。

然而暗网就是没有什么神秘的,不神秘也不恐怖,所需要的技术门槛并不比翻墙更高,理论上只是当代中国网民科学上网的渠道之一。事实上几年前很多人就是用Tor来免费翻墙的,既能翻墙又能上不被谷歌等搜索引擎收录的网站,一举两得。只不过这两年墙越来越高了,这种好事不再有了,想用Tor需要先翻墙后配置二级代理才可以,使用Tor也就变成了纯粹享受匿名上网。

Tor浏览器界面,安装时可选中文

有时候我会很好奇,一出生就赶上社交网络时代的这代人还有多少人知道匿名上网这回事。尤其在中国,几乎所有大陆网络资源都是实名制的,随便一个网站的注册都需要手机号,即使老大哥当时没有看着你事后想找你的时候也是很方便的,社交网络加上实名注册极大地方便了政府监管。然而哪怕就是注重个人隐私、不要求实名注册的国外网站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每个人的个人信息也难保不被泄露,除非这个人从来不在网上购物,从来不求助网络服务,更从来不使用任何社交网络。

这样的人在当代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

稍微懂得一点网络搜索技术就会发现人肉一个人的个人信息是非常容易的事,社交网络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毫无秘密。我自己就曾经在和某位朋友现实见面前将他的真实姓名、多大年纪、在哪里工作过这类信息都找到了。一个普通人的随手一搜就能得到这么多的信息,如果是政府级别的监控那真是无所遁形了,尤其是大数据时代。

在这个时代政府可以很轻松的监视到每个个体,奥威尔关于极权政府对公民窒息般地监控不再是一种想象,很多时候老大哥不是没有看到你,而是老大哥暂时还不想理你。大数据另外的用途就是分析人类的行为,分析人群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加以操纵利用以达成商业目的或者政治目的。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当代社交网络操纵术,社交网络很容易让人群同质化,所有人用着同一套思维方式说着完全相同的话,如此一来不光奥威尔的噩梦实现了,连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都可以建立了——当每个个体行为高度一致后,群体的行为完全可以预测。

这与二十年前我初次接触互联网时建立的对网络的认知差别太大了。从一开始我就被告知网络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可以利用鼠标和键盘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看任何想看的东西,认识任何想认识的人。而且那时候的网络充满个性与创造力,当时的一些电脑杂志上经常会有推荐个性网站和用途千奇百怪的软件的专栏,我还在一个杂志论坛的软件版当过版主,主要是推荐好玩的软件和写软件测评。

在如今这个时代它们都消失了。那些早期杂志上的各种个性站点所能提供的服务几乎都被整合进了几家互联网商业巨头的业务中去,大企业垄断了互联网用户几乎所有需求。同时大企业也掌握着海量的用户数据,数据在这个时代比什么都值钱,因为数据本身就是钱,更是权力。政府+大企业形成了一种当代独有的权力巩固机制,政府掌握着个人的一切,大企业也掌握着用户的一切,不适用这些企业的服务等于没有其他选择,于是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越来越少,到现在甚至连匿名的自由都没有了(尤其在有些国家)。

可以说互联网从最初代表自由的世外桃源已经变成了最不自由的巨型牢笼,尽管几乎经历了整个过程,我还是不能明白到底为什么人们轻易就能打破早期互联网最重要的匿名原则,是社交网络的兴起还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又或者是一种必然?

再过几年也许连早期互联网的记忆都不复存在了,未来的人也许都不知道互联网有过非垄断和匿名的时代,早期电脑杂志里介绍的网站也都具有了文献价值。在这样的时代下,在一些营销号口中极尽渲染恐怖气氛的暗网在我看来不过是早期互联网精神的某种延续。比如暗网上有不少人都搭建了个人网站,这是一种早期互联网行为,今天很少有人这么干但在当年很时髦,有一个网站专门放站长画的卡通画,有不少是画的彩虹小马。

大概十多年前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叫《混乱的连线》的书,写无序的互联网上泛滥的色情和暴力信息,大概就和今天营销号写暗网差不多。暗网所谓的罪恶最多的无非是药物、枪支、色情和黑客服务,另外一些很变态的东西只能说很少,就和在人群中那类变态也很少一样。在网络没有明暗分明的时代我就在“明网”上随意下载黑客工具了,比今天上暗网下载还要容易得多。也看过那类变态割头视频。然而那又怎么样呢?事实上这就是早期互联网正常生态,因为自由和匿名所以也就什么都有,今天惊呼“怎么还有这么可怕的地方”二十年前是否惊呼过网络可怕呢?

自由和匿名的时代没听说天下大乱,反倒是今天政客们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让纳粹主义死灰复燃,一国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操纵民意,这危害远比暗网上卖个摇头丸、意淫绑架和暗杀(暗网上大部分这类信息都是意淫小说)大多了。我并不认为不应该打击网络犯罪,问题的重点也不在于此,重点是,我们今天看待互联网的方式是被逐渐构建出来的,它并不是互联网用户真实意识的体现,在没有被构建的时代里人类不是像今天这样使用互联网的。

构建了对互联网的印象和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也就构建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身处其中的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放弃的匿名权是多么可贵的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暗网与互联网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rk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