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育行走
有效对话,引导孩子明确方向——北师大“家庭教育指导师导学DAY1

有效对话,引导孩子明确方向——北师大“家庭教育指导师导学DAY1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1-10-07 23:54 被阅读0次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家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孩子”人们往往会夸“是谁家的孩子,父母教养得真好”,而“不好的孩子”人们就会质问“哪个老师教的”。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教育(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的一大悲哀。

良好的教育是“通情达理的家长”“勤奋努力的学生”和“认真负责的老师”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学校单一、甚至于取主体性作用的。

无数国内外知名教育家一致表明:学校教育只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问题的集中表现,并非孩子一生教育的主要营地。只有提升相关认识,才会提高意识,各司其责,也才会不相互埋怨、密切配合。

学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更具有独到的地位和意义。

24年的教育生涯,特别是农村一线教育,我越来越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2020年4月,在疫情严峻之际,通过两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并通过线上考试,取得了合格证。至今,正好一年半,我又踏上了北师大亚太国际教育中心举办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导学四天的适应性学习。

今晚(10月7日)是第一场,刘英男老师近两个小时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又收获异样的洗礼。

一、人心的三道防线

1.家风;家庭教育。

2.民风;学校教育。

3.心理救助,医院。

这“三道防线”层层推进,每道防线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实施者的“文化素养”,而非单一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做得好不好不是单一的家长知识结构所决定的,关键是他们的文化素养。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重知识而轻文化,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长人格不成熟,缺少文化素养的积淀。

当然,正因为这样,所以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或许,不久的将来,家长“持证上岗”势在必行。

将家庭教育立于学校等各类教育中已经引起了关注,并在立法会得到提议。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1.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2.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3.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4.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5.如何提高孩子问题解决能力?

6.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7.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

众多的问题,无不证明家长学习“家庭教育”迫切需要。然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农村地区,众多家长简单粗暴、以打击为主的教育手段,令人叹息,对孩子的有效引导任重而道远。

在沟通中,刘老师特别提出:先有关系,才有教育!

好关系得人心,没有人心,再多的教育也无济于事。

这让我不禁想到新教育实验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老师常常提的一个教育观点:“好关系就是好教育”“教育问题其实是关系问题”。

遗憾的是,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呢?

三、问题及策略列举
1.孩子总玩电子产品怎么办?

(1)读懂冰山下的需求

即:孩子为什么玩电子产品?增长知识,还是体验成就感?

我想,孩子们玩电子产品,甚至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寻找在游戏中的成就感。

由此可见,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容易遇到失败,越容易沉迷于网络。因为他们只能以此来弥补自己需要的陪伴和鼓励。

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挑战,因人而异地去寻找一个个的成功,收获一个个的成就感。

(2)留意冰山下的需求

刘老师指导我们做好三件事:

A.焦点从游戏转移到亲子关系经营上;

B.家长要学会沟通(倾听、同理、陪伴和协助,陪伴消除隔膜,发展关系)

C.和孩子多一些肢体接触(比如拥抱、拍肩)

(3)早早帮助孩子建立目标

刘老师说道:“有规划的人生是一张蓝图”。真是如雷贯耳!

只有当孩子有了切合自己的目标,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才会“有所事事”,才会排除无关的干扰,才会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去做。

(4)如何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的诱惑?

A.确保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和谐;

B.帮助孩子培养爱好;

C.身教重于言教;

D.境教重于身教;

E.用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2.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1)夸具体,不夸全部。

(2)夸努力,不夸聪明。

夸他努力的孩子,当失败时他会更努力;

夸他聪明的孩子,当失败时他就会灰心。

3.如何叫停孩子的错误行为?

(1)“听不懂”是根源

跟小孩讲“不要……”,孩子能听懂吗?

就好比我们到餐厅吃饭,“不要……菜”,服务员知道“你要上什么菜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以为孩子自己明白孰是孰非、何为何不为,总是用埋怨的口吻告诉他“不要……”“不能……”,其实他们很多情况下并不知道“应该……”

所以,我们应该“正过来,黑表白”,作出引导,变“不要……”为“要……”。

事实证明:当我们说“不要跳”的时候,大脑截取的重要信息是“跳”;我们换过来说“来,坐下”,既反应对孩子的信任,又引导孩子行动是“坐”。

(2)有效沟通

很多时候,他人不能接受的不适我们所言讲述的道理,而是我们沟通时的态度。

其中“沟通法则”最具有说服力。

即“55387”法则:在沟通中百分之五十五取决于外表、穿着和仪容;百分之三十八取决于肢体语言、语气和表情;百分之七取决于内容。

(3)怎么沟通

小三步——停止“高、大、丑”。

即对话时反思:我的声音“高不高”;我的动作“大不大”;我的表情“丑不丑”。

四、孩子的问题源自哪里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家长或者教育者学习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比如千分之六十的家长有焦虑倾向;而有千分之260孩子患有抑郁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对话,引导孩子明确方向——北师大“家庭教育指导师导学DAY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rt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