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弱化着女性的不平等,可在今天,你也很难理直气壮的说:女性已经和男性完全平等了。事实上,在很多方面,性别仍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大问题,性别歧视显而易见。今天的法律仍然明文规定要保护妇女这类弱势群体,法律对女性施以温情,也从某种程度上揭露出女性的弱势地位。
三姑六婆念叨着“女孩子家家的,要学着做饭做家务,不然以后怎么嫁人哟”“闺女都二十五六了吧,抓紧结婚啊,女人不比男人,等到三十岁就没人要咯”
好友抱怨着“哎,我最近又胖了,皮肤更差了,他会不会嫌弃我要跟我分手啊”“越看自己越丑,别的女孩子怎么就那么好看啊,这以后让怎么找得到男朋友啊”
诸如此类种种,其实都反映了女性在心理上就依附于男人。要在三十岁之前嫁出去,其实是害怕自己青春不再,难以拾获爱情与婚姻。在爱情中,即使没有低到尘埃里,大多数女孩子也很难成为真正的主导者,她们或许演绎着各种矫揉做作和无理取闹,但却依旧保持着小女人特有的风情万种。在爱情中,她们愿意放低姿态,也很享受被宠被疼爱的幸福感。这种不平等因为有了爱的保护罩而显得没那么尖锐,反而带有甜蜜包容的味道。
然而在社会上这种不平等就没有那么温情脉脉了。求职时,女性因为性别而遭遇的拒绝数不胜数。不少公司宁愿聘用男性,而不愿聘用女性,因为相比于男性,女性没有那么看重工作和事业,而是将更多的心血投入到了家庭之中,她们可能会因为结婚生子而影响职位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同等条件下,招聘男职员似乎更有利。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加依赖家庭,她们愿意为了家庭而舍弃事业,对她们而言,一个温馨的家比什么都重要。而男性则更加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事业才是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志。
男女双方权衡事业与家庭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经济地位。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女人主内相夫教子,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赖男人,女人在经济上无法独立。然而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这样一来,她们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完全就取决于对方对她的爱,爱她,她就是女王,掌控全场;一旦不爱,往往就催生了悲情主妇们。
女性的不平等地位持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仍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这一方面受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女性自己在生理上的弱小和心理上的依附。在很多情况下,没等到世界动手,女性自己就看低了自己。另外,在感情问题上,女性也甘愿做不平等的那一方,被男人养着和宠着,她们享受这种依赖感。
如果说有些时候,不平等带给女性的是幸福感,那么这种不平等就没有必要被消灭,女权主义者们也不必大动干戈。更重要的是,想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仅靠社会群体改变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女性同胞们自己就应该把自己当做一个没有差别的大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