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崔崔的优势大学,听她分析很多关于优势的语句。我也深有感触。首先,从某种角度来讲,到我这阶段,还在迷茫不知道方向何去何从主要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盯着自己不会的地方,一般这里的“地方”就是匹配相应岗位所欠缺的能力,比如,焦虑自己为什么这么久没有积累相应很资深的设计,反而是因为某些对前景不乐观考虑,为了平衡家庭,而选择去读管理,牺牲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获得所谓的前景资本,但是没想到的是经历这一遭 ,反倒发现对自己专业的贡献很少,甚至在公司带来的价值也没有这么早的变现。思想里面纠结的内容,反复出现的有,损失了一台车的钱却还没有换回一台车的收益,牺牲了带娃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彻底平衡家庭的解决方案,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位置,做着原来的工作。 因此面临中年危机的困境,更多的是压力和纠结,以及对未来的不安。
其实,在这过程中,也不断麻木自己,过的混乱不堪,想要逃避就是这种精神的折磨,但也从来没有放弃,试着去尝试机会,获得新的突破,庆幸的是,还好没放弃,还好在这样圈子的朋友,一直影响着自己去发现新的可能性。这里面有刘博,有微思,有吉吉。
多年来,自己反反复复焦虑的梗就是要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增加更多的竞争力,但是发现越学越觉的失去了焦点,本专业能力没有得到跟进一步的拓展,其他的知识却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这也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所做出的对抗焦虑的反应。
直到今早看到崔催的分析,觉得像是有链接被打通了,有些人天生适合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而不擅长其他方面,而我也在不断的加强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费很大的劲在弥补短板,统计下来,就光演讲和表达方面我陆陆续续的花时间从大学到MK的口才训练一直到现在加入演讲组织,再到公司里口才的考核,发现效果并不没有显著的提升。我反思我所有想要奋起改善的动力,就是因为一些人的打击,BIM汇报时候被打击,会上发言的时候被领导忽略的神情影响,去美国游学,课堂上说话也是无法很好的去发挥,我统统的归结于自己不会演讲,且不擅长表达。但是我明明写好了汇报文件,写好了稿子,而且是有思想和内容的。之前没有发现这点的时候,一直聚焦在上台不会讲,会紧张,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如何克服焦虑和紧张,我花费了很大的努力去背诵练习,但是依然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呈现。
那么打通的点是什么呢,就是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弱点,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不会因为别人攻击自己的弱项,或者自己在不擅长的地方没有做出相应的成果,而全盘否定自己,从而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情绪负担。比如就拿演讲说事,我这两次备稿和演讲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都是提前一天写稿,临时突击,然后背诵下来去呈现,这里面有一个很艰难的心里过程就是,感觉时间不够了,上去背不出来又加上紧张,岂不是又会出丑,因为那些尬在台上的感觉,以及事后后悔,自责的场景和情绪又排山倒海铺面而来,让你继续下去的动力少了一大截。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稿子这么快就写出来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错,以及刚不久学到的结构化思维可以清晰有序的帮助自己减少备稿的工作量,这些优点的关注上,可以迅速的让自己对于演讲的恐惧和紧张的状态消弱一大半。因为这个过程就是给自己加分。
我仔细的再进行分析,发现其实我对演讲的恐惧,不是因为我没有内容可讲,而是要求自己的言语风格要达到自己曾经看过的那些很厉害的选手的水平,他们上台的状态,表达的状态,充满了高亢,激情,敏捷、煽动和幽默,而这些都不是我擅长的,我一直在苦苦的追求那些自己性格上天生就不经常有的常态。直到见过了很多不一样的讲课老师,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人的内敛不张扬,但是讲话条理清楚,有些人相貌普通但是台上依然气场强大,有些人轻声细语,依然能收获很多粉丝的关注,因为她讲的真诚实在。而我需要的是,关注自我,找我的属性,去展现。激发自己的优势,比如我能快速的进行内容原创,能快速的消化并背诵,就可以聚焦备稿演讲,打磨故事内容,从而积累演讲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