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开学初学校连续两周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都积极好学走进课堂听课。听课听什么?想起一篇旧文曾记录过一些思考,再翻阅与各位小伙伴交流,一孔之见而已……
題記一一我們所看到的取決於我們所想到的。
回顾我近二十年的听课生涯,大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以三种不同的角色来代表我在不同时期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今天回顾起来觉得挺有意思。
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听课
第一个阶段是我初为人师的时候。这时候,我进课堂听课的角色就是教师。当我用一个教师的眼光看课堂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
1.看老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我听课一定是带着教材进教室的。
2.关注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搭路铺桥帮助学生愉快而顺利地学习。在教师那里他是否只是一个引导者,是否把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充当一个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3、我会非常仔细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再观察教师是如何针对孩子的发言给予及时而有效的课堂评价的。课堂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着手点。好的课堂评价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加深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的成功感。
4.我会针对教材看教师在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方面有什么样的设计。也就是看教师如何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5.我会清楚地记录教师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以此来看他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时间的安排是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重要考量。
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听课
随着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思考,渐渐明白教学更多的应该遵循“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时候随着关注点的不同,我的听课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单纯的教师角色进而顺带着学生的身份。当我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看课堂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课的:
首先我要想的是这节课我是否快乐,因为我是一个孩子,我的心理决定着我对学习的感受,以快乐为主。
其次是我对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否有兴趣。我的学习通常是以兴趣为先导。我只对有兴趣的东西才会产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最后就是这节课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听课
当我渐渐认识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时,走进课堂的我常常是以一个母亲的角色在看我的孩子们。当我用一个母亲的眼光看课堂时,我会看看我的孩子在课堂上是否被教师关注,不管他是积极活跃的那一个还是沉默寡言的那一个,他是否在教师的视线里;他这一节课有没有和老师对话,有没有被老师鼓励;他坐在那里是不是很开心,是不是在积极思考问题,和同学在小组学习时懂不懂合作。
用三个角色来说明我听课的关注点,暗含着我对教育教学的渐进理解。今天的我认识到在课堂既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交往是否焕发着生命的活力。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命的互相影响,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我”与“你”的相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包含在“生命在场”中。这样的课堂才是立体、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不仅是教书,而是育人。教学相长的魅力也在于此。从而实现奥地利著名宗教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的理想境地——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