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面,一缕缕柔柔的阳光正从容不迫地斜射下来。医院门口叫卖的高潮虽然还在,但各个小摊位及餐馆门口的过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已经不似中午那般拥挤了。
我长大后越来越深信‘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这一简单道理。所以现实里同学或朋友聚餐,几乎一言不发只管吃喝,避免因为言语的欠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对于吃的东西,尽力找相对干净的或者说看上去干净一些的餐馆就餐,避免贪了小便宜反让脆弱的肠胃系统跟着受罪。
在寻找这样的餐馆中,一步步地远离医院门口那些已经趋于淡化的热闹,到了医院门口右边几百米的一个专门做鸡蛋茄汁面的餐馆里。
十多分钟后,自己吃过之后,带着给父亲也打包好了的一份茄汁面,一个人匆匆忙忙地往医院病房区赶去。
“爹,我吃的茄汁面,也给你打包的茄汁面!”当看到父亲时,我一边往他跟前走去一边随意地笑着说。
一向特别在意价钱的父亲,咧开嘴略显责怪地笑着说。“你出去吃饭吃花么?吃真么久!人家都吃过了!这面多少钱啊?”
接过他的话茬,不紧不慢地解释着,“这不跑的稍微远点,医院门口的总觉得不太干净,毕竟往嘴里吃的不能马虎不是!不贵,你这小份的才七块钱呀!”看着他床头还有大半瓶的吊水,一边慢慢打开面条的饭盒,往他跟前递去。“你这又吊一瓶啊?刚谁帮忙叫的护士?咋吃?你这输液不方便,我喂你吃吧!”
父亲用手指了指临床患者正在低头捯饬手机的儿子,略带不好意思地说。“刚你这个大哥帮忙去叫的,我自己端着吃吧,又不是卧床不起,让你喂,咋说回事呢?!”
听了父亲的话,我壮了壮胆,准备走上去道声谢谢,那个大哥捯饬手机的头正好扭了过来,我微微紧张地说。
“哥,您跟俺叔都吃过了吧?刚我爹输水,真是麻烦你啦,叫来护士帮忙,太谢谢啦!”
这个三四十多岁的男人,冲我轻松地笑了笑,缓缓地说。“这没啥,一句话的事,大家都是老乡,不用客气啦,赶紧让你老爹吃饭吧!都一点多了!”
我也不便再说什么,也回之一笑,端起了那碗面条,跟父亲轻声说。
“我看,还是我喂你吧,你只管好好配合输液,白走针就是啦!”
父亲本来还想说拒绝的话,我已经用筷子夹起了几根面条,一边用嘴巴轻轻地吹着,一边往他嘴边送来。
在这样的来来回回里,第一次喂他,不是很默契地喂他吃完了这一碗面条。
这一幕正好被躺在我们床铺斜对面的一个婶子看到,她不无感叹地说。
“真是少有的,这么好的父子关系,你这儿子可真够孝顺你啊,比俺家闺女都有耐心,了不起!”
我微微不好意思地解释着。“婶子,这没啥好说的,应该的,也是最基本的责任嘛!”
父亲接着说。“他婶,看你这话说的,你家闺女肯定比俺这孩子有出息,发大财,不像俺这孩拿着三几千的工资,勉强自己养活自己而已,耐心有啥用,有钱可以请保姆伺候,一样可以的!”
“俺那闺女发财?发啥财,只是胡巴混日子啦,成了家不容易!我这下子病了,又不能帮孩子们分担压力,哎,想死的心都有,活着宁是感觉拖累孩子们……”那个婶子,说着说着又消极起来。
一个头发花白,不仅患了心脏病还高血压糖尿病的,坐在我们同一排过道不远处的老奶奶,听到她消极地话不无开导地说。
“老妹,可白瞎想啦,看起来你没有我大吧,我都快八十岁的老婆子啦,还想多活几年呢,你还那么年轻,好好配合把病治了,陪着孩子们过天伦之乐啊!多好啊!”
被老奶奶的话鼓动起来,许多患者也跟着出现一些少有的活跃。老奶奶从自己的出身经历家庭孩子等,像讲故事一样徐徐地道来,无意地陪着整个过道的数十个患者,包括父亲自己,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这个显得几分无聊寂寞的午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