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在报告中指出:培养孩子管理情绪、应对压力、获得快乐,就跟教她认字和算数一样,是需要方法引导的。
哈佛和其他几所学校的研究报告中,有几点我很认同的,跟大家分享:
1)人为了美好的目标努力,往往会建立积极的情绪
如何确立美好的目标?父母需要用积极的语言激励孩子。
常听中国的朋友说:我的孩子XX方面不行;他反应很慢等等。而且当着孩子的面。但孩子有独立的大脑,他会迅速吸收你传递的负面信息,并可能因为害怕而恐惧尝试。
西方教育主张避开孩子的弱点,关注他的强项。比如,如果孩子反应慢,西方家长可能会说“你很专注!好有耐心!太棒了!”,从而成功的把孩子的关注点从消极特质转移到积极特质上来。
家长也可以用同样方式与老师沟通。
有的父母因为焦虑,一见到老师就历数孩子各种缺点,希望老师帮忙改正。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老师也是有情感的人,当他听到负面的东西远远多于正面的,容易唤起他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需要给老师传递孩子的一些闪光点,引导老师注意到孩子身上的优势。特别是如果一个班人多,老师很难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下,父母的引导沟通变得很有意义。

2)高强度学习,会带来情绪问题吗?
学习辛苦、竞争激烈会导致情绪问题吗?不对,这是一个误区。
常有朋友说:升学竞争太残酷了,还不如让孩子顺其自然,快乐第一。
这等于把竞争和快乐对立起来了。
人当然希望压力小,不费力就能活很好。但这个世界,竞争才是现实。
一个真正活好的人,需要以积极的情绪、有效的技巧应对竞争。而最好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获得生命所需的各项技巧:自食其力、管理情绪、科学学习、确保安全等。
很多人以为英美学校压力小。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英美教育分层,中产孩子同样面临竞争压力,美国好学校的高中生也熬夜备考,读大量的书。前不久见到一位英国伊顿公学的毕业生。他说12岁备考精英云集的伊顿时,学校要连续考察两年的考试成绩,才决定是否录取。一次没考好,可能就没机会了。压力特别大!
但是有一点,英美教育主张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学习虽然辛苦,但并不痛苦。这是教育可以带给孩子的认知改变。
但我不建议大家到国外逃避压力。西方的“快乐教育”,并不是没有压力,而是“用快乐的方式应对压力”。作为曾经留学的人,我很负责任的说,西方学校竞争也很厉害。有留学计划的孩子,更应该提前学习情绪调节。到了陌生环境再加上学习压力,心理更容易出问题。
网友评论